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語篇功能對比分析
本文關鍵詞: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語篇功能對比分析
【摘要】:功能語言學家韓禮德提出了語言的三種元功能理論,即人際功能、概念功能和語篇功能,其中語篇功能是語言構建語篇的功能,它是指人們在使用語言時,如何組織想要表達的信息,從而使之成為連貫的語篇。而語言變異是指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以及交際的需要,新的詞語、詞義和表達方式不斷更新,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不斷偏離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作為商家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方式,廣告語篇中普遍存在語言變異現(xiàn)象,目前的研究多是對廣告語篇的語篇功能或廣告語篇中的語言變異的研究,還沒有發(fā)現(xiàn)對廣告語言變異的語篇功能研究。通過運用韓禮德的語篇功能理論,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選取中英流行廣告語篇,從語音變異、詞匯變異和語法變異等角度對英漢廣告語篇語言變異在主述位結構、信息結構和銜接系統(tǒng)中的功能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語言變異在中文廣告中的運用多于英文廣告,并且中文廣告多運用語音變異形式,而英文廣告則是詞匯變異的情況較多。在主位結構方面,單項主位的使用頻率大于復項主位。而在復項主位中,發(fā)生語言變異的成分大多數(shù)為概念成分。對于英漢廣告語篇的主位標記性,有標記主位發(fā)生語言變異的現(xiàn)象要高于無標記主位。在銜接機制中,英漢廣告中隱性銜接的情況多于顯性銜接。隱性銜接通常通過文化語境和對合作原則的違反來表現(xiàn)。顯性銜接中,大多數(shù)使用了語法銜接中的照應和省略,而詞匯層次上使用反義詞和重復較多。在研究廣告語篇信息結構和主述位結構關系時發(fā)現(xiàn),中英文廣告較多把產(chǎn)品名稱放在主位,作為已知信息,后面的述位是新信息,采用“已知信息+新信息”的結構。對英漢廣告語篇語言變異的語篇功能方面的比較研究,不僅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二者之間的異同,還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廣告的內(nèi)涵,使人們對廣告的創(chuàng)作意圖有更好的理解。
【關鍵詞】:語篇功能 廣告語篇 語言變異 比較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5;H315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3-17
- 第一節(jié) 語篇功能的研究現(xiàn)狀13-14
- 一、語篇功能的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3-14
- 二、語篇功能的國外研究現(xiàn)狀14
- 第二節(jié) 廣告語言變異的研究現(xiàn)狀14-17
- 一、廣告語言變異的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4-15
- 二、廣告語言變異的國外研究現(xiàn)狀15-17
- 第二章 語篇功能和語言變異理論概述17-25
- 第一節(jié) 語言變異17
- 第二節(jié) 語篇功能17-25
- 一、主述位結構17-19
- 二、主位的標記性19
- 三、主位推進模式19-21
- 四、信息結構21-22
- 五、銜接功能22-25
- 第三章 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主位及主位推進模式分析25-38
- 第一節(jié) 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主位結構對比分析25-35
- 一、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單項主位和復項主位對比分析25-31
- 二、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標記主位和無標記主位對比分析31-35
- 第二節(jié) 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主位推進模式對比分析35-38
- 第四章 英漢廣告語篇中語言變異的銜接機制對比分析38-47
- 第一節(jié) 英漢廣告語篇中語言變異的顯性銜接機制對比分析38-43
- 第二節(jié) 英漢廣告語篇中語言變異的隱性銜接機制對比分析43-47
- 第五章 英漢廣告語篇語言變異的信息結構對比分析47-56
- 第一節(jié) 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信息結構和主位結構對比分析47-50
- 第二節(jié) 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信息結構與銜接機制對比分析50-56
- 結論56-58
- 參考文獻58-6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61-62
- 致謝62-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星;;網(wǎng)絡語言初探[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5期
2 李霞;;語言變異研究綜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郭繼榮;李園園;王靜;;我國最近二十年語言變異研究綜述[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4 施春宏;語言調(diào)節(jié)與語言變異(下)[J];語文建設;1999年05期
5 丁崇明;語言變異的部分原因及變異種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6 吳國華;語言的社會性與語言變異[J];外語學刊;2000年04期
7 張輝;語言變異的本質(zhì)與制約[J];福建外語;2000年02期
8 肖建安;論語言變異中的語境[J];婁底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9 鄭敏;語言變異與公安語言的規(guī)范化[J];公安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10 黎運漢;語言變異研究的深入與開拓──讀陳松岑《語言變異研究》[J];語文研究;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密容;;網(wǎng)絡語言試探[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鄭美鶯;;網(wǎng)絡語言芻議[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一集)[C];2003年
3 周曉晶;;從語言變異的視角解析新詞收錄和詞語釋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許鐘寧;;網(wǎng)絡語言變異的語言文化解析[A];修辭學新視野——漢語修辭與漢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唐厚廣;;語言與邏輯問題探索[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周錦國 大理學院文學院暨對外漢語教育學院;新意來自司空見慣的語言現(xiàn)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芮東莉;譯介工作:永遠的橋梁工程[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趙鳳華;經(jīng)濟全球化下怎樣保護語言和文化的多樣化[N];科技日報;2009年
4 上海交通大學 張玉梅;語言正越來越“多中心化”[N];社會科學報;2014年
5 趙強;言語魔方[N];中華讀書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謝延龍;在通往語言途中的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衛(wèi)國;語言的經(jīng)濟學分析:一個初步框架[D];山東大學;2008年
3 于全有;語言底蘊的哲學追索[D];吉林大學;2008年
4 張焱;語言變異與社會身份建構[D];吉林大學;2010年
5 吳麗好;香港網(wǎng)絡時代與華文二語教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6 張玉玲;網(wǎng)絡語言的語體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丁石慶;雙語族群語言文化的調(diào)適與重構[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婷婷;淺析網(wǎng)絡變異語言的類型及社會功能[D];河北大學;2015年
2 楊赫;英漢廣告語言變異的語篇功能對比分析[D];齊齊哈爾大學;2015年
3 李潔;城市化進程中的農(nóng)村語言變異研究[D];汕頭大學;2003年
4 吳學輝;廣告語言變異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5 羅芳;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的廣告語言變異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黃麗群;網(wǎng)絡語言變異現(xiàn)象研究[D];溫州大學;2012年
7 張萌;語言變異視角下的大學校園流行語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8 李桂群;廣告語言的變異使用及其規(guī)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譚玉蘭;網(wǎng)絡語言變異及其規(guī)范[D];吉林大學;2010年
10 劉毓容;《圍城》語言變異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136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1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