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知識優(yōu)先”評價比較研究——以話語標記“我跟你講”和“よ”為例
本文關(guān)鍵詞:中日“知識優(yōu)先”評價比較研究——以話語標記“我跟你講”和“よ”為例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會話分析 知識優(yōu)先 話語標記 比較研究
【摘要】:日常會話中,由于交際雙方對評價對象所掌握的知識可能不同,他們會在言談應對的過程中,通過話輪設計來展示自己的知識優(yōu)先。在此過程中,交際雙方的社會地位可能會影響到他們表現(xiàn)知識優(yōu)先的決定和方式。對于交際一方作出的評價,交際對方有可能接受其評價以及對方體現(xiàn)在評價背后的知識優(yōu)先,也可能通過自己的第二次評價來強調(diào)自己更具優(yōu)先的知識狀態(tài)。這一現(xiàn)象在20世紀末已引起國外學者的關(guān)注,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nèi)學者還未開展知識優(yōu)先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本研究運用會話分析研究的最新理論,對知識優(yōu)先引起的話輪設計做了分類,進而通過對中文會話中強調(diào)知識優(yōu)先的話語標記"我跟你講"和日語終助詞"よ"的比較,從詞匯構(gòu)成、變化形態(tài)、表現(xiàn)強度幾個方面探索中日兩國在強調(diào)知識優(yōu)先時呈現(xiàn)出來的序列結(jié)構(gòu)特點。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guān)鍵詞】: 會話分析 知識優(yōu)先 話語標記 比較研究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一問題的提出日常會話中,隨著交流話題的構(gòu)建、展開和深入,交際雙方會在認知或知識狀態(tài)方面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一般來講,當話題的建構(gòu)者發(fā)起一個話題后,交際雙方通常會在言談應對中使會話朝著融洽和諧的方向發(fā)展,以便更好地維持或增進彼此間友好的社會關(guān)系。當交際的一方對某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吳亞欣,于國棟;話語標記語的元語用分析[J];外語教學;2003年04期
2 干敏;;作為話語標記的“我跟你說”[J];文學教育(上);2012年03期
3 董秀芳;;來源于完整小句的話語標記“我告訴你”[J];語言科學;2010年03期
4 陳麗君;;話語標記“我給你說”的演變過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小美;王翠霞;;話語標記語Well的元語用意識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馮潔茹;;話語標記語“I think”在訪談節(jié)目中的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樊莉囡;;論順應性語境構(gòu)建與元語用意識凸顯[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毛浩然;吉靈娟;;well、now、then的話語標記功能[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劉麗娟;;話語標記語but的元語用意識[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3期
6 呂雪松;;論稱呼語的元語用意識和標記等級[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11期
7 袁周敏;;稱呼語的身份標記功能的元語用考察[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樊莉囡;于桂敏;;基于U-I生成語境的基礎英語交際法教學模式探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毛浩然;張芳;;話語標記與語境坐標[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9年03期
10 袁小明;;淺析論說文寫作中的元語用意識[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楓;英語評論附加語的評價意義及其動因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gòu)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金寶榮;漢語指示語及其篇章銜接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李占喜;翻譯過程的關(guān)聯(lián)—順應研究—文化意象處理舉隅[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6 于海飛;話輪轉(zhuǎn)換中的話語標記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李宇鳳;漢語語用偏向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9 王麗;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英語口語中語用標記語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10 劉稟誠;現(xiàn)代漢語代詞組構(gòu)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牟雅敏;語篇標記語對中國大學生英語新聞聽力理解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昕;漢語“接下來”和“接下去”及其語法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王艷霞;首話題引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李久陽;順應論視角下的話語標記語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5 毛一瓊;話語標記語like及其語用功能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6 黃超;《楊瀾訪談錄》中的常用話語標記“然后”和“所以”[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淑芳;話語標記語的認知語用功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楊曙霞;《走遍美國》中“well”的順應視角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艷;認知語境視角下帶有語義的填充型標記語的言語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戈金霞;高中英語教師課堂元話語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磊;烏魯木齊話“給”字句研究[J];方言;2002年01期
2 范曉;介詞短語“給N”的語法意義[J];漢語學習;1987年04期
3 冉永平;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外語研究;2000年04期
4 董秀芳;;詞匯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1期
5 鄭娟曼;張先亮;;“責怪”式話語標記“你看你”[J];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02期
6 沈家煊;語用原則、語用推理和語義演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4期
7 何自然,冉永平;話語聯(lián)系語的語用制約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年03期
8 劉麗艷;;話語標記“你知道”[J];中國語文;2006年05期
9 姚占龍;;“說、想、看”的主觀化及其誘因[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05期
10 李宗江;;“看你”類話語標記分析[J];語言科學;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奕;喬琳;;話語標記語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楊偉;;淺談話語標記語及其語用功能[J];價值工程;2010年29期
3 覃德英;周桂香;陳紅玉;;話語標記語誤用的語料庫調(diào)查和原因分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年S1期
4 閆濤;;話語標記的動態(tài)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5 潘杏汶;孫文芳;;話語標記的語用功能及其心理機制分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年02期
6 曹宇;;學生與教師在論文答辯中使用話語標記對比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徐宏亮;OK的社會語言學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04年02期
8 龐密香;;話語標記語在順句驅(qū)動中的作用及翻譯策略[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5期
9 朱麗敬;;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房芳;涂靖;;話語標記語“你丫的”的語用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毅;;英漢基本方位詞的文化內(nèi)涵的比較研究[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陳君均;;話語標記語研究綜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吳曉芳;;評《閩南方言大詞典》[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4 馬重奇;;專著《閩臺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內(nèi)容簡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任東升;劉艷春;張在釗;;圣經(jīng)漢譯與佛經(jīng)翻譯比較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任東升;;《圣經(jīng)》漢譯與佛經(jīng)翻譯比較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建國;;兩部聲樂藝術(shù)翻譯著作的比較與思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吳潔;;《四聲篇海》所引《馀文》切語與《廣韻》小韻比較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9 鐘明榮;謝雙園;;古今介詞類型之比較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哈斯巴特爾;;文化視角下的文字與語言比較研究(內(nèi)容提要)[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顧曰國;話語研究縱橫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周繼厚;布依族語言文字問題科學討論會紀念章[N];貴州民族報;2006年
3 潮白;統(tǒng)一漢字?真可笑[N];南方日報;2007年
4 韓立勇;漢字的簡繁之爭為何擴大到“漢字文化圈”[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5 顧曰國;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
6 曹進 劉建珍;中國符號學研究回顧與展望[N];光明日報;2005年
7 記者宋暉 通訊員張新紅;語用學研究趨向多元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秀花;卡爾梅克語與蒙古語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2 湯勤;《史記》與《戰(zhàn)國策》語言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楊迎春;媒體訪談的引發(fā)與應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4 尹佑晉;韓國釜山華僑的榮成方言與中國榮成本土方言的語音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于海飛;話輪轉(zhuǎn)換中的話語標記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6 崔國鑫;語用視野下的會話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7 高小麗;漢英報紙新聞語篇中轉(zhuǎn)述言語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8 斯仁巴圖;鄂溫克語和蒙古語語音及名詞語法范疇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9 李祥云;離婚訴訟話語中權(quán)力和親密關(guān)系的性別解讀[D];山東大學;2008年
10 胡曉東;瑤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青;奧巴馬演講中話語標記語的功能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淑芳;話語標記語的認知語用功能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王穎;話語標記語語用研究概觀[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斌;關(guān)于言語交際的話語標記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王艷霞;首話題引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陳家晃;話語標記語的語境提示及其在聽力理解中的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7 賀文麗;“那么”的認知語用分析及其教學啟示[D];暨南大學;2004年
8 孔令偉;話語標記語及其對法庭提問理解的關(guān)聯(lián)性制約[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3年
9 胡玉靜;承接連詞的話語標記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李倩梅;話語標記語的順應—關(guān)聯(lián)闡釋[D];廣西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8524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5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