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句式的跨語言觀——“把”字句與逆被動態(tài)關系商榷
本文關鍵詞:漢語句式的跨語言觀——“把”字句與逆被動態(tài)關系商榷
【摘要】:文章針對葉狂和潘海華(2012b)試圖證明"把"字句是平行于作格語言逆被動句的說法提出事實和理論兩方面不同的意見。首先用事實說明漢語的"把"字句不一定是針對賓語的一種句法操作,然后分別從句法成分和論元角色兩個角度論證"把"字的賓語也不一定是句法降級,從參與者、影響性、有定性等幾個方面論證了"把"字句的高及物性。此后,文章在呂叔湘(1987)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的證據(jù)論述漢語不是作格語言,討論了受格與作格選擇的話語功能動因,揭示了被動式與逆被動在各自所處的語法系統(tǒng)中分別是一種什么性質(zhì)的語法過程。與被動態(tài)和逆被動態(tài)進行全方位比較,漢語"把"字句各方面的句法語義特征都與這兩種語法過程渺不相涉。通過漢語"把"字句的實際運用統(tǒng)計觀察,得出"把"字句在漢語中系統(tǒng)性價值的結(jié)論。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關鍵詞】: “把”字句 逆被動 作格的話語動
【分類號】:H146.3
【正文快照】: *文章曾在“漢語句式研究學術研討會”(2013年5月,南昌)和“第四屆兩岸三地現(xiàn)代漢語句法語義小型研討會”(2013年12月,香港)宣讀,得到蔡維天、胡建華、黃正德、石定栩等先生的意見。投稿后得到《語言科學》審稿人的重要意見,修改過程中同事劉探宙的意見使我受益良多。謹對以上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徐烈炯,沈陽;題元理論與漢語配價問題[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2 張伯江;;漢語的句法結(jié)構和語用結(jié)構[J];漢語學習;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向陽;;九寨溝方言“把”字句及“給”字句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1期
2 張娟;;《世說新語》“以”字處置式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3 王永德;漢語句子理解進程中句法整合與語義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4 杜道流;指稱、陳述理論及其對上古語法研究的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5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馬春華;;假設復句和條件復句的歐化:將+主句動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祁慶倩;;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內(nèi)部時間結(jié)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9 施發(fā)筆;試論《水滸傳》介詞避復的技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汪紅艷;開啟之功 創(chuàng)新之力——略論漢語語法學的草創(chuàng)與革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唐嘉憶;;漢譯英口譯材料的難度判斷[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4 張思潔;;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沈煥生;朱磊;;基于信息內(nèi)容的關鍵詞抽取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wǎng)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6 呂曉玲;;閩南方言南安話的類結(jié)構助詞“得”、“說”、“伊”、“通”[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肖傳芬;;從形式機制談語篇詞匯銜接[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杜衡;李林霞;;技術特征團和外延比較法——對修改超范圍的判斷方法小議[A];專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9 龔千炎;;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10 靳光瑾;郭曙綸;肖航;章云帆;;語料庫加工中的規(guī)范問題——談《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類標記集規(guī)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喜榮;英漢敘述語篇參與者標識手段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周芹芹;漢語恭維回應語的社會語言學變異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穎玉;基于語料庫的歐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jié)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李云靖;北京話音節(jié)發(fā)音的時間結(jié)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曉花;英漢指稱照應對比研究及其翻譯策略[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jié)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婧一;元代筆記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石娜;從形合意合角度比較《傲慢與偏見》兩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工;評《題元原型角色與論元選擇》[J];國外語言學;1995年03期
2 楊素英;從非賓格動詞現(xiàn)象看語義與句法結(jié)構之間的關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王洪君;音節(jié)單雙、音域展斂(重音)與語法結(jié)構類型和成分次序[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4 陸丙甫;從賓語標記的分布看語言類型學的功能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5 徐烈炯,沈陽;題元理論與漢語配價問題[J];當代語言學;1998年03期
6 胡德明;;安徽蕪湖清水話中對象完成體標記“得”[J];方言;2008年04期
7 詹衛(wèi)東;;以“計算”的眼光看漢語語法研究的“本位”問題[J];漢語學報;2005年01期
8 王惠;“把”字句中的“了/著/過”[J];漢語學習;1993年01期
9 李思旭;;“有界”“無界”與補語“完”的有界化作用[J];漢語學習;2011年05期
10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語義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蔡華祥;鹽城(步鳳)方言動態(tài)助詞及相關語法手段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寧,王小珊;“把”字句的語用功能調(diào)查[J];漢語學習;2001年01期
2 張靜;從“把”字句和“將”字句的語用分布看語體類型[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圖式心理現(xiàn)實性的實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2期
4 王景榮;新疆漢語方言的“把”字句[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柯飛;漢語“把”字句特點、分布及英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12期
6 李昌年;“把”字句使用的語用限制條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7 劉祥友;《水滸全傳》中的“把”字句[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8 黃月圓;楊素英;;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把”字句習得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1期
9 葉向陽;;“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釋[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2期
10 宣恒大;“把”字句研究綜述[J];宜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呂f^;;“把”字句的一種特殊隱含意義[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劉宏帆;;“把”字句的習得研究及其教學——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劉偉真;;論非“把”字句轉(zhuǎn)換為“把”字句的限制條件[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4 黑維強;;陜北綏德方言的“把”字句[A];西北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13年
5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圖式心理現(xiàn)實性的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6 王蕾;;“把”字句的英語表達形式新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楊泉;;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足句成分初探——WO的分類體系[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席留生;“把”字句的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2 趙志清;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3 金道榮;論阿爾泰語法背景下的漢語“把”字句偏誤的生成機制與教學對策[D];北京大學;2010年
4 翁姍姍;現(xiàn)代漢語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5 高亞亨;漢語心理認同類“把”字句的構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6 金貞兒;致使義兼語句與“把”字句的構式轉(zhuǎn)換及其理據(jù)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王蕾;“把”字句及其英語表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田靚;漢語作為外語/第二語言教學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9 鄭杰;處置范疇漢日語序?qū)P系之類型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10 熊仲儒;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偉;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的多視角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菲菲;傳統(tǒng)模式及多媒體模式下“把”字句教學效果的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劉云佳;論“正在”進入“把”字句的允準條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月美;“把”字句對否定詞的選擇限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孟楊;致使性“把”字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余俊宏;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的句法語義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1年
7 李靜;“把”字句狀語的多維考察[D];四川大學;2004年
8 張蔚虹;《歧路燈》“把”字句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9 任朝陽;兼語句變換為“把”字句的語法、語義限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季靜;表感覺認知變化的“把”字句和“使”字句的差異[D];蘇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338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3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