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貴州彝文部件整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關于貴州彝文部件整理研究
【摘要】:在廣泛占有彝文字形基礎之上,根據彝文構字理據,結合彝文構形規(guī)律拆分出由彝文字筆畫組合而成的穩(wěn)定不變的構字部件。同時依據彝文字形特征,分類整理出"方位倒置類、形變類、形近類和單個部件"等部件類型,建立規(guī)范的彝文部件系統(tǒng)。
【作者單位】: 畢節(jié)學院彝學研究院;
【關鍵詞】: 彝文 部件 整理
【基金】:2012年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黔西北瀕危彝族鈔本文獻整理和研究”(項目批準號:12JZD010) 201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彝族傳統(tǒng)經籍文學研究”(項目編號:12BZW139) 2012年貴州省社科規(guī)劃青年課題“貴州彝文編碼字符集研制”(課題編號:12GZQN27) 貴州省2012年度省市院科技聯(lián)合基金“貴州彝文計算機輸入法軟件研究與開發(fā)”(項目編號:LKB[2012]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217
【正文快照】: 彝文是彝族世代流傳使用的民族文字。彝文主要在我國西南的四川、云南、貴州、重慶、廣西等5個省區(qū)市的民族地區(qū)使用。貴州是古彝文發(fā)祥地,據不完全統(tǒng)計,彝文字的字數(shù)在貴州地區(qū)有兩萬余個。[1](P28)各地彝文演變至今已產生了差異,字數(shù)有多有少,用字也有分歧。[2](P39)隨著歷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韓布新;部件組合──潛在的漢字結構層次[J];中文信息學報;1995年03期
2 韓布新;漢字識別中部件組合的頻率效應[J];心理學報;1996年03期
3 張國憲;;從高頻錯字看現(xiàn)代漢字部件的精簡[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4 王平;;現(xiàn)行漢字認讀新途徑芻議[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5 徐火輝;漢字形態(tài)認知復雜性分析[J];語文建設;1995年08期
6 盧小寧;對外漢字教學研究的角度[J];漢語學習;1998年03期
7 蔡勇飛;論文字對語言的反作用[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譚赤子;馬、與、烏、鳥等字的部件構成疑問及解決方法探討[J];漢字文化;2001年03期
9 周玲 ,孫百勤;漢字結構分析與現(xiàn)行漢字教學[J];中文自學指導;2002年05期
10 劉玉紅;;語言與字形避諱舉例[J];華夏文化;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陳蔚松;;基于數(shù)字信息特征的漢字點畫分析[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黃大城;;三畫識字法[A];2009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劉翔;漢字生成系統(tǒng)構建探索[D];西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范玲;現(xiàn)行漢字筆畫分布及特征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白曉斌;《潮州歌冊》字形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3 薛靚;漢字“成字部件”與對外漢字教學[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4 盧佳;甲骨文字形簡化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5 毛麗;基于形源關系的漢字部件及其教學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6 金妍瓊;針對韓國成年學生漢字教學的部件教學法設計[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趙晶;漢字的部件與對外漢字教學[D];浙江大學;2012年
8 馬三思;老撾學生漢字學習難點探索[D];蘇州大學;2012年
9 謝慧君;基于部件認知的漢字教學案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丁耀武;現(xiàn)代漢字筆順規(guī)范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28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2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