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現(xiàn)代漢語“半X不Y”格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8 20:13

  本文關鍵詞:現(xiàn)代漢語“半X不Y”格式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半X不Y”格式 結構 語義 獲得機制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結構、語義、語義獲得機制的角度深入挖掘“半X不Y”格式格式。 “半X不Y”格式是描述某種事物或性質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類固定短語。在使用該格式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單音節(jié)變量的數(shù)量遠超過雙音節(jié)數(shù)量。究其原因,是語言和諧論和韻律句法的制約導致的。與此同時,探究了能進入該格式的X、Y為強動作類動詞、性質形容詞和有界名詞。 由于“半X不Y”格式具有[+主觀性]、[+已然性]、[+模糊性]的語義特征,所以該格式具有鮮明的感情意義。同格式該格式由于說話者視角、觀點的改變,該格式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語義重心:前傾、后傾和居中三種不同的情況。 考察了“半X不Y”格式的語義獲得機制。事實上,“半X”就能夠表達“某種中間的性質或狀態(tài)”,卻偏偏使用“半X不Y”格式。這種只有語言形式?jīng)]有語義內容或者重復表達意愿的現(xiàn)象就是“羨余”。“羨余”是該格式主觀義獲得的機制!凹壊睢笔菍υ摳袷绞挛锝缦薏幻魑谋磉_,是“半X不Y”格式模糊義獲得的又一機制。
【關鍵詞】:“半X不Y”格式 結構 語義 獲得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46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2
  • 1.1 選題意義和研究對象8-9
  • 1.2 研究現(xiàn)狀9-11
  • 1.2.1 “半”字研究9-10
  • 1.2.2 “半 X 不 Y”格式及性質研究10-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語料來源11-12
  • 第二章 “半 X 不 Y”結構分析12-21
  • 2.1 “半 X 不 Y”格式構成12-16
  • 2.1.1 “半 X 不 Y”格式的構成成分13-15
  • 2.1.2 “半 X 不 Y”格式的性質15-16
  • 2.1.3 “半 X 不 Y”格式研究方向16
  • 2.2 “半 X 不 Y”中 X 、Y 音節(jié)數(shù)量與制約機制16-18
  • 2.2.1 韻律句法的因素16-17
  • 2.2.2 語言和諧因素17-18
  • 2.3 “半 X 不 Y”格式中 X、Y 語序分析18-20
  • 2.3.1 變量 X、Y 順序18-19
  • 2.3.2 變量 X、Y 順序選擇機制19-20
  • 2.4 本章小結20-21
  • 第三章 “半 X 不 Y”格式的語義分析及其概念化過程21-30
  • 3.1 “半 X 不 Y”格式的結構意義21-22
  • 3.2 “半 X 不 Y”格式的語義重心22-27
  • 3.2.1 X 與 Y 的語義關系22-23
  • 3.2.2 “半 X 不 X”格式的語義特征分析23-24
  • 3.2.3 “半 X 不 Y”格式的語義重心24-27
  • 3.3 “半 X 不 Y”體現(xiàn)的感情意義27-28
  • 3.4 “半 X 不 Y”格式的概念化過程28-29
  • 3.4.1 “半 X 不 Y”格式的抽離過程28-29
  • 3.4.2 “半 X 不 Y”格式的概念化29
  • 3.5 本章小結29-30
  • 第四章 “半 X 不 Y”格式語義獲得機制30-34
  • 4.1 “半 X 不 Y”格式的羨余機制30-31
  • 4.2 “半 X 不 Y”格式的級差機制31-33
  • 4.3 本章小結33-34
  • 第五章 結語34-35
  • 參考文獻35-38
  •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38-39
  • 致謝39

【共引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麗;畢玉德;;越南語給予類動詞的語義結構和層級分類研究[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2 董秀芳;;句法構式與詞匯化[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3 王楠;;“無時無刻”的古今演變與詞典釋義[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謝英;;現(xiàn)代漢語辭格研究中的用例問題[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葉文曦;;語義對立和語義同一[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宋航;沈竹鶯;;專家陪審的制度效用和正當性分析——以金融審判為視角[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7 祝東平;高彥怡;;副詞“就”的釋義[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陳艷林;;“差一點(沒)VP”的歧義原因與分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高斌;;英漢廣告語中形容詞的使用之比較[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徐靜;;換言連接成分類型及其語篇特點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敬;試論茅盾《子夜》的語言藝術[D];河北大學;2007年

2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藝彬;俄語三價動詞的語義配價與句法模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黃姍姍;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X是X”結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9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付博;反義形容詞有無標記與二語習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160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8160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a80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