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jīng)》副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2 23:16
本文關鍵詞:《長阿含經(jīng)》副詞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古漢語 漢譯佛經(jīng) 副詞 演變
【摘要】:《長阿含經(jīng)》于后秦弘始十四年至十五年(412—413)由}賓沙門佛陀耶舍誦出,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漢文。因集經(jīng)篇幅比較長,所以稱為《長阿含經(jīng)》!堕L阿含經(jīng)》是一種言行錄的體裁,以對話的形式記載了佛教的基本教理,敘述了佛陀的本生、歷劫的故事、成道經(jīng)過,及其弟子們的活動。經(jīng)共22卷,30部經(jīng),大概30萬字。是采取社會通用語言傳播佛教基本教義的語料,也是研究東晉口語的好材料。本文從《長阿含經(jīng)》入手,分析中古初期副詞的真實面貌以及發(fā)展變化。 全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章緒論介紹了《長阿含經(jīng)》的基本情況,包括成書背景、佛經(jīng)語料的重要性,主要內容和主要特點,并且陳述了目前副詞研究的主要現(xiàn)狀,研究《長阿含經(jīng)》副詞的主要價值和意義,列舉了研究方法、研究范圍和語料來源,同時指出了論文的不足之處。 第二章是副詞概述,從各個角度對副詞的定義、歸屬、功能、分類一一作了詳細的闡述。 第三章是論文最主要的部分,,將《長阿含經(jīng)》副詞分為時間副詞、情狀方式副詞、語氣副詞、范圍副詞、程度副詞、關聯(lián)副詞和否定副詞七類。從歷時和共時角度描寫了副詞的使用情況,分析了副詞的主要功能和語義指向。每一類副詞都分為三部分描寫,第一部分是見于中古的副詞,第二部分是沿用上古的副詞,第三部分是處于虛化階段的副詞。 第四章簡析了《長阿含經(jīng)》的雙音節(jié)副詞,包括雙音節(jié)副詞的分類、構成方式和雙音節(jié)副詞的特點!堕L阿含經(jīng)》的雙音節(jié)副詞系統(tǒng)已經(jīng)基本完備,構成方式多樣化,有重疊式、聯(lián)合式、主謂式、支配式、附加式、截取式,以聯(lián)合式數(shù)目居多,說明能產(chǎn)性較強,比較活躍,但是成詞不穩(wěn)定,游動性較強,所以在后來的漢語發(fā)展中,由于語言經(jīng)濟原則,很多聯(lián)合式副詞被淘汰。 第五章簡析了《長阿含經(jīng)》副詞的來源與形成途徑。 第六章通過對《長阿含經(jīng)》的窮盡式調查,得出各類副詞的數(shù)目,并總結出這一時期副詞的總體特點。
【關鍵詞】:中古漢語 漢譯佛經(jīng) 副詞 演變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4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5
- 1.1 《長阿含經(jīng)》概述10-11
- 1.2 研究現(xiàn)狀11-12
- 1.3 研究價值和意義12
- 1.4 研究范圍及語料來源12-13
- 1.5 研究方法13
- 1.6 論文的不足之處13-15
- 第二章 《長阿含經(jīng)》副詞概述15-19
- 2.1 副詞的定義和歸屬15-16
- 2.1.1 副詞的定義15-16
- 2.1.2 副詞的歸屬16
- 2.2 副詞的功能16-17
- 2.2.1 副詞修飾名詞16-17
- 2.2.2 副詞連用17
- 2.2.3 副詞作補語17
- 2.3 副詞的分類17-19
- 第三章 《長阿含經(jīng)》副詞19-53
- 3.1 時間副詞19-30
- 3.2 情狀方式副詞30-36
- 3.3 語氣副詞36-43
- 3.4 范圍副詞43-47
- 3.5 程度副詞47-48
- 3.6 關聯(lián)副詞48-50
- 3.7 否定副詞50-52
- 小結52-53
- 第四章 《長阿含經(jīng)》副詞的來源與成詞途徑53-55
- 4.1 副詞來源53-54
- 4.2 副詞的成詞途徑54-55
- 第五章 《長阿含經(jīng)》中的雙音節(jié)副詞55-62
- 5.1 雙音節(jié)副詞概述55-60
- 5.2 雙音節(jié)副詞的特點60-62
- 第六章 《長阿含經(jīng)》副詞的特點62-64
- 參考文獻64-66
- 附錄66-6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華;;解讀古漢語副詞“獨”[J];晉中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陳寶勤;副詞“都”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李素英;;中古漢語副詞“都”探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李仕春;;從復音詞數(shù)據(jù)看中古漢語構詞法的發(fā)展[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俞理明;漢魏六朝佛經(jīng)在漢語研究中的價值[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6 高育花;中古漢語副詞“更”探微[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2期
7 蔣宗許;;再說詞尾“自”和“復”[J];中國語文;1994年06期
8 黃珊;;古漢語副詞的來源[J];中國語文;1996年03期
9 蔣宗許;;關于詞尾“復”的一些具體問題[J];中國語文;1998年04期
10 張艷;;也談“已經(jīng)”的初見時代[J];中國語文;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7814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78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