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自感詞語!癡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1-18 11:30
現(xiàn)代漢語自感詞“V人”的研究從1984年起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三十年,積累了不少有價值的資料,但也遺留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兩個三角”為理論框架,結(jié)合心理學有關知識,并運用詞語模和詞法模式等理論對現(xiàn)代漢語特別是方言中的此族詞進行重新分類以及跨方言的比對,試圖揭示其形式、語義上的一些共同規(guī)律。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引言。引言部分首先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對象,并綜述了前人研究,指出遺留的問題;其次對比分析了本文所要借鑒的兩大理論:李宇明的詞語模理論和董秀芳的詞法模式理論,目的是夯實本文的理論基礎;最后在對“兩個三角”研究方法進行新的闡釋的基礎上構建起本文的研究框架,即以方角為基角探討“V人”語表、語里、語值,再以普角和古角作為參證。 二“V人”的“方”角研究。因為自感詞“V人”是一類方言色彩濃郁的詞族,所以本文以方角為基角進行研究。這一部分首先給出一個涵蓋五十個方言點的“V人”詞表,然后借助詞語模理論對其進行語表、語里、語值的研究,廓清了“V人”的模標、模槽的形式和語義特性,以及模標模槽的語義關系,并探討了“V人”的詞性、分類、主觀表義功能和造詞功...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對象
0.2 以往研究
0.2.1 詞性爭議
0.2.2 結(jié)構爭議
0.2.3 遺留問題
0.3 理論建構
0.3.1 詞語模與詞法模式
0.3.2 其他相關理論
0.4 研究框架
1. "V人"的"方"角研究
1.1 語表形式
1.1.1 方言"V人"詞表
1.1.2 "V人"詞語模的模標
1.1.3 "V人"詞語模的模槽
1.2 語里意義
1.2.1 模標模槽的語義關系
1.2.2 語義關系在語音上的表現(xiàn)
1.2.3 "V人"的詞性
1.3 語用價值
1.3.1 "V人"的主觀表義功能
1.3.2 "V人"的造詞功能
1.4 "V人"族詞的分類
1.4.1 "V人"族詞的語義特征分類
1.4.2 "V人"族詞的典型性分類
2. "V人"的"普"角研究
2.1 普通話"V人"詞表
2.2 "V人"的"方—普"對比
2.2.1 普通話中"V人"的語音特點
2.2.2 對"V人"族詞的感情色彩不對稱的解釋
3. "V人"的"古"角研究
3.1 "V人"的來源假設
3.2 部分"V人"的歷時檢視
3.2.1 Ⅰ類:動詞性動賓短語轉(zhuǎn)類
3.2.2 Ⅱ類:使動短語固化
3.2.3 Ⅲ類:跨層結(jié)構詞匯化
3.2.4 Ⅳ類:未見明顯詞匯化痕跡
3.3 對"V人"族詞來源假設的證明
3.3.1 句法結(jié)構詞匯化的一般性程序
3.3.2 詞匯化機制
3.3.3 詞語模造詞
4. 結(jié)語
4.1 本文觀點或結(jié)論
4.2 研究思路和方法問題
4.3 研究缺憾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4028558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內(nèi)容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對象
0.2 以往研究
0.2.1 詞性爭議
0.2.2 結(jié)構爭議
0.2.3 遺留問題
0.3 理論建構
0.3.1 詞語模與詞法模式
0.3.2 其他相關理論
0.4 研究框架
1. "V人"的"方"角研究
1.1 語表形式
1.1.1 方言"V人"詞表
1.1.2 "V人"詞語模的模標
1.1.3 "V人"詞語模的模槽
1.2 語里意義
1.2.1 模標模槽的語義關系
1.2.2 語義關系在語音上的表現(xiàn)
1.2.3 "V人"的詞性
1.3 語用價值
1.3.1 "V人"的主觀表義功能
1.3.2 "V人"的造詞功能
1.4 "V人"族詞的分類
1.4.1 "V人"族詞的語義特征分類
1.4.2 "V人"族詞的典型性分類
2. "V人"的"普"角研究
2.1 普通話"V人"詞表
2.2 "V人"的"方—普"對比
2.2.1 普通話中"V人"的語音特點
2.2.2 對"V人"族詞的感情色彩不對稱的解釋
3. "V人"的"古"角研究
3.1 "V人"的來源假設
3.2 部分"V人"的歷時檢視
3.2.1 Ⅰ類:動詞性動賓短語轉(zhuǎn)類
3.2.2 Ⅱ類:使動短語固化
3.2.3 Ⅲ類:跨層結(jié)構詞匯化
3.2.4 Ⅳ類:未見明顯詞匯化痕跡
3.3 對"V人"族詞來源假設的證明
3.3.1 句法結(jié)構詞匯化的一般性程序
3.3.2 詞匯化機制
3.3.3 詞語模造詞
4. 結(jié)語
4.1 本文觀點或結(jié)論
4.2 研究思路和方法問題
4.3 研究缺憾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40285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4028558.html
上一篇:初級階段國際漢語教師課堂提問行動研究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