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和西歐的“同文”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4 23:45
本文典范性地選擇了東亞的漢字和西歐的拉丁文為考察對象,用比較的方式,從文化史的角度對歷史上存在的“同文”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文獻綜述。首先是理論依據(jù),結合本論文的寫作思路介紹了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情況。然后是文字與經典的關系考察,著重從經典化、經典的維護、經典的傳播這三個方面來談。文章認為經典化過程是民族文化認同基因形成的過程,經典的維護彰顯了爭奪權力話語的野心,經典的傳播導致了區(qū)域性的文化認同。最后是有關本論文寫作的幾點說明。第二部分是從東亞的視角來看“同文”現(xiàn)象。首先是通過對中國輸出漢字和儒學,朝鮮、越南和日本受容漢字和儒學的情況進行梳理和分析,找到了東亞“同文”建立和發(fā)展的原因,即包括漢字和儒學在內的中國文化向周邊世界進行傳播的結果。其次是對東亞“同文”維系之功的考察,文章分析了漢字文言在東亞發(fā)揮的社會功能,認為圍繞著漢字和儒學經典的學習和使用凝聚和構建了相當規(guī)模的書寫共同體,它們的存在和作用成為“同文時代”在東亞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關鍵,并最終提出是漢字和儒學經典的共同作用塑造了這一區(qū)域內的文化認同。最后是對東亞“同文”解體的分析,認為“同文”現(xiàn)象的解體...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理論依據(jù)
1.1.1 文化記憶理論
1.1.2 共同體理論
1.1.3 儒家經典與漢字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1.1.4 認同性與文化心理
1.2 文字與經典的關系
1.2.1 經典化與文字神圣地位的獲得
1.2.2 經典的維護與權利話語
1.2.3 經典的傳播與區(qū)域性文化認同
1.3 幾點說明
2.“同文”在東亞
2.1 基本情況
2.2 東亞“同文”的建立
2.3 東亞“同文”的發(fā)展
2.3.1 儒學的傳播與發(fā)展
2.3.2 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形成
2.3.3“同文”的維系之功
2.4 東亞“同文”的解體
3.“同文”在西歐
3.1 基本情況
3.2 西歐“同文”的建立
3.3 西歐“同文”的發(fā)展
3.3.1 基督教的傳播與發(fā)展
3.3.2 走向共同體
3.3.3“同文”的維系之功
3.4 西歐“同文”的解體
4.“同文”比較
4.1 文字的傳播
4.2 經典的凝聚作用
4.3 認同的偏離
5.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督教對歐洲高等教育的推動[J]. 趙小妹.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4)
[2]語言的認同性與文化心理[J]. 黃亞平,劉曉寧.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
[3]訓詁、箋傳與解經學[J]. 曹艷春.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4]漢字是如何向周圍傳播開的[J]. 西田隆雄. 國外社會科學. 2004(06)
[5]外來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融合[J]. 聶檳. 東南亞縱橫. 2003(12)
[6]中日漢字文化的互動歷程[J]. 馮天瑜. 學術月刊. 2003(12)
[7]經典的條件:以早期儒家經典的形成為例[J]. 王中江. 中國哲學史. 2002(02)
[8]中古西歐基督教“經學傳統(tǒng)”的積淀與更新[J]. 孟廣林.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1)
[9]漢字在韓國、日本的傳播歷史及教育概況[J]. 羅衛(wèi)東.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01(03)
[10]論古代中世紀的世界通用語[J]. 張箭. 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1)
碩士論文
[1]文字的認同性及文化心理[D]. 夏潔.中國海洋大學 2009
[2]文化經典的建構與接受[D]. 李光彩.河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76640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理論依據(jù)
1.1.1 文化記憶理論
1.1.2 共同體理論
1.1.3 儒家經典與漢字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1.1.4 認同性與文化心理
1.2 文字與經典的關系
1.2.1 經典化與文字神圣地位的獲得
1.2.2 經典的維護與權利話語
1.2.3 經典的傳播與區(qū)域性文化認同
1.3 幾點說明
2.“同文”在東亞
2.1 基本情況
2.2 東亞“同文”的建立
2.3 東亞“同文”的發(fā)展
2.3.1 儒學的傳播與發(fā)展
2.3.2 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形成
2.3.3“同文”的維系之功
2.4 東亞“同文”的解體
3.“同文”在西歐
3.1 基本情況
3.2 西歐“同文”的建立
3.3 西歐“同文”的發(fā)展
3.3.1 基督教的傳播與發(fā)展
3.3.2 走向共同體
3.3.3“同文”的維系之功
3.4 西歐“同文”的解體
4.“同文”比較
4.1 文字的傳播
4.2 經典的凝聚作用
4.3 認同的偏離
5.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督教對歐洲高等教育的推動[J]. 趙小妹.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4)
[2]語言的認同性與文化心理[J]. 黃亞平,劉曉寧.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6)
[3]訓詁、箋傳與解經學[J]. 曹艷春.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4]漢字是如何向周圍傳播開的[J]. 西田隆雄. 國外社會科學. 2004(06)
[5]外來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與融合[J]. 聶檳. 東南亞縱橫. 2003(12)
[6]中日漢字文化的互動歷程[J]. 馮天瑜. 學術月刊. 2003(12)
[7]經典的條件:以早期儒家經典的形成為例[J]. 王中江. 中國哲學史. 2002(02)
[8]中古西歐基督教“經學傳統(tǒng)”的積淀與更新[J]. 孟廣林.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1)
[9]漢字在韓國、日本的傳播歷史及教育概況[J]. 羅衛(wèi)東.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01(03)
[10]論古代中世紀的世界通用語[J]. 張箭. 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1)
碩士論文
[1]文字的認同性及文化心理[D]. 夏潔.中國海洋大學 2009
[2]文化經典的建構與接受[D]. 李光彩.河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4766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47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