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2 11:05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時期的一部筆記小說,記述了魏晉人物的言談軼事,語言簡練質(zhì)樸,口語性較強,反映了當時語言常用詞匯的基本面貌。本文以《世說新語》中的時間詞及時間表達結(jié)構(gòu)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時點、時段表達作了窮盡性的統(tǒng)計和分類研究,并從認知的角度對當時的時間表達方式作了系統(tǒng)分析,系統(tǒng)描寫了《世說新語》中時間表達系統(tǒng)的基本面貌,并闡述了當時人們認知表達時間范疇的基本原理。文章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章緒論說明了本文的研究對象、研究意義、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時間表達和《世說新語》詞匯研究的現(xiàn)狀及趨勢,重點論述了與《世說新語》時間詞匯相關(guān)的時間副詞研究。第二章是《世說新語》的時點表達。主要分為時點詞和時點結(jié)構(gòu)進行描寫,并從絕對時點詞和相對時點詞方面對時點詞進行了分類描寫,根據(jù)結(jié)構(gòu)特點從偏正結(jié)構(gòu)、介賓結(jié)構(gòu)、方位結(jié)構(gòu)、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并列結(jié)構(gòu)及一種對舉式表達方式上對時點結(jié)構(gòu)進行了詳細描寫,然后說明了《世說新語》中詢問時點的表達方式。第三章《世說新語》的時段表達主要從時段詞語和時段結(jié)構(gòu)兩方面對《世說新語》的時段表達進行了詳細的分類研究,并分別從確量時段和約量時段兩個語義類進行了闡述。其中確量時段結(jié)構(gòu)和約量時段...
【文章來源】:寧波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對象與研究的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時間表達的研究概況
1.2.2 《世說新語》的語言研究概況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世說新語》的時點表達
2.1 表示時點的時間詞
2.1.1 絕對時點詞
2.1.2 相對時點詞
2.2 時點結(jié)構(gòu)
2.2.1 偏正結(jié)構(gòu)
2.2.2 介賓結(jié)構(gòu)
2.2.3 方位結(jié)構(gòu)
2.2.4 數(shù)量結(jié)構(gòu)
2.2.5 并列結(jié)構(gòu)
2.2.6 對舉式表達
2.3 詢問時點的疑問詞
2.4 小結(jié)
3 《世說新語》的時段表達
3.1 時段詞語
3.1.1 確量時段詞語
3.1.2 約量時段詞語
3.2 時段結(jié)構(gòu)
3.2.1 確量時段結(jié)構(gòu)
3.2.2 約量時段結(jié)構(gòu)
3.3 詢問時段的疑問詞
3.4 小結(jié)
4 《世說新語》時間的認知表達方式
4.1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隱喻認知
4.1.1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空間隱喻
4.1.2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實體隱喻
4.2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轉(zhuǎn)喻
4.2.1 以人的發(fā)展變化為參照來轉(zhuǎn)喻時間
4.2.2 以事件為參照點來轉(zhuǎn)喻時間
4.2.3 以自然變化為參照來轉(zhuǎn)喻時間
4.2.4 以部分時間來轉(zhuǎn)喻時間本體
4.3 小結(jié)
5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A:《世說新語》時點時段表達統(tǒng)計表
在學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談以“生”“死”為參照的幾個時間詞語[J]. 王燦龍. 中國語文. 2017(05)
[2]上古漢語中的“季節(jié)”類時間詞探析[J]. 梅晶. 語文學刊. 2013(23)
[3]時間概念化的轉(zhuǎn)喻實現(xiàn)方式[J]. 肖燕,文旭.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2(03)
[4]再說“年、月、日”[J]. 鄧思穎.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2(02)
[5]英漢時間類表述的空間隱喻運用對比[J]. 蔣詠梅.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21)
[6]時間隱喻研究述評[J]. 陳燕,黃希庭. 心理科學進展. 2006(04)
[7]漢語時間詞的模糊性與精確性之探析[J]. 章婷,李葆嘉. 河南社會科學. 2006(04)
[8]《史記》中的時量、時點和時段[J]. 陳海波. 語言研究. 2004(03)
[9]時間隱喻在英漢詞匯中的對比研究[J]. 張建理,丁展平.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09)
[10]漢語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系統(tǒng)[J]. 肖雙榮,劉振剛. 湖南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2(02)
博士論文
[1]《左傳》時間范疇研究[D]. 鄭路.中國人民大學 2008
[2]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研究[D]. 余東濤.華中師范大學 2006
[3]中古漢語時間介詞研究[D]. 吳金花.福建師范大學 2006
[4]時間詞語的內(nèi)部組構(gòu)與表達功能研究[D]. 胡培安.華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的篇章功能研究[D]. 陸建敏.南京師范大學 2015
[2]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早、晚、先、遲”的比較研究[D]. 王小珍.江西師范大學 2014
[3]《唐語林》時間詞語研究[D]. 陳揮地.安徽大學 2014
[4]《歧路燈》時間表達式研究[D]. 倪晨媛.重慶師范大學 2014
[5]中古漢語“短暫”義時間詞研究[D]. 成果.廣州大學 2013
[6]《三國志》時點時段表達研究[D]. 齊明珍.南京師范大學 2013
[7]《樸通事》時間詞研究[D]. 和西歌.遼寧師范大學 2012
[8]《史記》時間詞語研究[D]. 韓曉旭.遼寧師范大學 2010
[9]《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D]. 王家令.信陽師范學院 2010
[10]《戰(zhàn)國策》時間范疇表達研究[D]. 余艷.西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72738
【文章來源】:寧波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5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對象與研究的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時間表達的研究概況
1.2.2 《世說新語》的語言研究概況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世說新語》的時點表達
2.1 表示時點的時間詞
2.1.1 絕對時點詞
2.1.2 相對時點詞
2.2 時點結(jié)構(gòu)
2.2.1 偏正結(jié)構(gòu)
2.2.2 介賓結(jié)構(gòu)
2.2.3 方位結(jié)構(gòu)
2.2.4 數(shù)量結(jié)構(gòu)
2.2.5 并列結(jié)構(gòu)
2.2.6 對舉式表達
2.3 詢問時點的疑問詞
2.4 小結(jié)
3 《世說新語》的時段表達
3.1 時段詞語
3.1.1 確量時段詞語
3.1.2 約量時段詞語
3.2 時段結(jié)構(gòu)
3.2.1 確量時段結(jié)構(gòu)
3.2.2 約量時段結(jié)構(gòu)
3.3 詢問時段的疑問詞
3.4 小結(jié)
4 《世說新語》時間的認知表達方式
4.1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隱喻認知
4.1.1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空間隱喻
4.1.2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實體隱喻
4.2 《世說新語》時間表達的轉(zhuǎn)喻
4.2.1 以人的發(fā)展變化為參照來轉(zhuǎn)喻時間
4.2.2 以事件為參照點來轉(zhuǎn)喻時間
4.2.3 以自然變化為參照來轉(zhuǎn)喻時間
4.2.4 以部分時間來轉(zhuǎn)喻時間本體
4.3 小結(jié)
5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附錄A:《世說新語》時點時段表達統(tǒng)計表
在學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談以“生”“死”為參照的幾個時間詞語[J]. 王燦龍. 中國語文. 2017(05)
[2]上古漢語中的“季節(jié)”類時間詞探析[J]. 梅晶. 語文學刊. 2013(23)
[3]時間概念化的轉(zhuǎn)喻實現(xiàn)方式[J]. 肖燕,文旭.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2(03)
[4]再說“年、月、日”[J]. 鄧思穎.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2(02)
[5]英漢時間類表述的空間隱喻運用對比[J]. 蔣詠梅.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21)
[6]時間隱喻研究述評[J]. 陳燕,黃希庭. 心理科學進展. 2006(04)
[7]漢語時間詞的模糊性與精確性之探析[J]. 章婷,李葆嘉. 河南社會科學. 2006(04)
[8]《史記》中的時量、時點和時段[J]. 陳海波. 語言研究. 2004(03)
[9]時間隱喻在英漢詞匯中的對比研究[J]. 張建理,丁展平.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3(09)
[10]漢語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系統(tǒng)[J]. 肖雙榮,劉振剛. 湖南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2(02)
博士論文
[1]《左傳》時間范疇研究[D]. 鄭路.中國人民大學 2008
[2]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研究[D]. 余東濤.華中師范大學 2006
[3]中古漢語時間介詞研究[D]. 吳金花.福建師范大學 2006
[4]時間詞語的內(nèi)部組構(gòu)與表達功能研究[D]. 胡培安.華東師范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的篇章功能研究[D]. 陸建敏.南京師范大學 2015
[2]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早、晚、先、遲”的比較研究[D]. 王小珍.江西師范大學 2014
[3]《唐語林》時間詞語研究[D]. 陳揮地.安徽大學 2014
[4]《歧路燈》時間表達式研究[D]. 倪晨媛.重慶師范大學 2014
[5]中古漢語“短暫”義時間詞研究[D]. 成果.廣州大學 2013
[6]《三國志》時點時段表達研究[D]. 齊明珍.南京師范大學 2013
[7]《樸通事》時間詞研究[D]. 和西歌.遼寧師范大學 2012
[8]《史記》時間詞語研究[D]. 韓曉旭.遼寧師范大學 2010
[9]《世說新語》時間副詞研究[D]. 王家令.信陽師范學院 2010
[10]《戰(zhàn)國策》時間范疇表達研究[D]. 余艷.西南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727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97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