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語位置上表程度義的“過”類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11 03:37
本文以狀語位置上表程度義的“過”類詞-“過”、“過于”、“過分”、“過度”、“過量”作為研究考察對象,結(jié)合前賢的研究成果,在句法特征、語義特征、語用和語法化幾個方面對“過”類程度詞進(jìn)行探討。全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對前賢的研究進(jìn)行總結(jié),分析了研究成果和尚存的一些問題,提出本文研究的出發(fā)點。第二章對狀語位置上表程度義的“過”類詞的句法特征進(jìn)行分析,并重點對它們組合能力的異同進(jìn)行了分析研究。此外還對“太”與“過”類程度詞的連用情況進(jìn)行了探討。第三章對“過”類程度詞的語義和語用方面進(jìn)行分析研究,指出它們語義和語用方面的特征,及對句法特征方面的限制。第四章從詞匯化和語法化角度對狀語位置上表程度義的“過”類詞進(jìn)行探討,并指出虛化程度的不同對句法特征差異方面的影響。第五章是對全文的總結(jié)和不足之處。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xué)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前人研究
1.2.1 關(guān)于程度范疇的研究
1.2.2 關(guān)于程度副詞的研究
1.2.3 關(guān)于狀語位置上表程度義的"過"類詞研究
1.3 理論方法及語料來源
第二章 狀語位置上"過"類詞的句法特征
2.1 "過"類程度詞的組合研究
2.1.1 與AP的組合
2.1.2 與VP的組合
2.1.3 與NP的組合
2.2 "‘過’類程度詞+X"的句法功能
2.2.1 "過X"的句法功能
2.2.2 "過于X"的句法功能
2.3 "太"與"過"類程度詞的連用
2.3.1 結(jié)合緊密度
2.3.2 使用頻率
2.3.3 修飾能力
2.4 "過"類程度詞與否定副詞的連用
2.5 小結(jié)
第三章 "過"類詞的語義及語用特征
3.1 語義特征
3.1.1 基本語義特征
3.1.2 主觀感情色彩
3.2 對句類的選擇
3.3 對句式的選擇
3.4 小結(jié)
第四章 "過"類詞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1 "過"的語法化
4.1.1 "過"的語法化過程
4.1.2 "過"的語法化機制
4.2 "過于"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2.1 "過于"的形成過程
4.2.2 "過于"的語法化機制
4.3 "過分"、"過度"、"過量"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3.1 "過分"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3.2 "過度"的詞匯化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3.3 "過量"的詞匯化的語法化
4.4 小結(jié)
第五章 結(jié)語
參考文獻(xiàn)
后記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研究[J]. 陶璦麗. 長江學(xué)術(shù). 2009(02)
[2]“透頂”與“絕頂”的句法功能和搭配選擇[J]. 張誼生. 語文研究. 2008(04)
[3]副詞“過于”的虛化進(jìn)程[J]. 陳虎. 牡丹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08(05)
[4]從間接的跨層連用到典型的程度副詞——“極其”詞匯化和副詞化的演化歷程和成熟標(biāo)志[J]. 張誼生. 古漢語研究. 2007(04)
[5]來自粵方言的超量級程度副詞“太過”[J]. 劉曉梅. 中國語文. 2007(05)
[6]漢語程度范疇初探[J]. 張穎. 牡丹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07(04)
[7]論程度范疇與程度心語的性質(zhì)及類[J]. 張穎. 學(xué)術(shù)交流. 2007(06)
[8]嘉魚方言中的程度語義范疇[J]. 謝文芳. 咸寧學(xué)院學(xué)報. 2007(01)
[9]“暴”類新流行程度副詞的多維考察[J]. 周娟. 修辭學(xué)習(xí). 2006(06)
[10]詞匯化二例——兼談詞匯化和語法化的關(guān)系[J]. 王燦龍. 當(dāng)代語言學(xué). 2005(03)
博士論文
[1]絕對程度副詞及相關(guān)形式的應(yīng)用研究[D]. 曾煒.暨南大學(xué) 2007
[2]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組合研究[D]. 吳立紅.暨南大學(xué) 2006
[3]現(xiàn)代漢語狀態(tài)形容詞的認(rèn)知研究[D]. 李勁榮.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4
碩士論文
[1]“太”及“太A”類格式研究[D]. 錢佳.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8
[2]極性程度副詞研究[D]. 趙軍.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6
[3]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修飾動詞性成分研究[D]. 林娟.北京大學(xué) 2005
[4]程度范疇的韓漢對比研究[D]. 樸銀周.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5
[5]程度副詞與否定副詞連用的多角度研究[D]. 全丹丹.湖南師范大學(xué) 2005
[6]論現(xiàn)代漢語的程度范疇[D]. 李琳.東北師范大學(xué) 2004
[7]程度量主觀性及副詞“太”的相關(guān)分析[D]. 謝翠玲.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3
[8]現(xiàn)代漢語副詞問題研究[D]. 季薇.天津師范大學(xué) 2001
本文編號:2970003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xué)上海市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前人研究
1.2.1 關(guān)于程度范疇的研究
1.2.2 關(guān)于程度副詞的研究
1.2.3 關(guān)于狀語位置上表程度義的"過"類詞研究
1.3 理論方法及語料來源
第二章 狀語位置上"過"類詞的句法特征
2.1 "過"類程度詞的組合研究
2.1.1 與AP的組合
2.1.2 與VP的組合
2.1.3 與NP的組合
2.2 "‘過’類程度詞+X"的句法功能
2.2.1 "過X"的句法功能
2.2.2 "過于X"的句法功能
2.3 "太"與"過"類程度詞的連用
2.3.1 結(jié)合緊密度
2.3.2 使用頻率
2.3.3 修飾能力
2.4 "過"類程度詞與否定副詞的連用
2.5 小結(jié)
第三章 "過"類詞的語義及語用特征
3.1 語義特征
3.1.1 基本語義特征
3.1.2 主觀感情色彩
3.2 對句類的選擇
3.3 對句式的選擇
3.4 小結(jié)
第四章 "過"類詞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1 "過"的語法化
4.1.1 "過"的語法化過程
4.1.2 "過"的語法化機制
4.2 "過于"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2.1 "過于"的形成過程
4.2.2 "過于"的語法化機制
4.3 "過分"、"過度"、"過量"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3.1 "過分"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3.2 "過度"的詞匯化的詞匯化和語法化
4.3.3 "過量"的詞匯化的語法化
4.4 小結(jié)
第五章 結(jié)語
參考文獻(xiàn)
后記
攻讀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程度范疇研究[J]. 陶璦麗. 長江學(xué)術(shù). 2009(02)
[2]“透頂”與“絕頂”的句法功能和搭配選擇[J]. 張誼生. 語文研究. 2008(04)
[3]副詞“過于”的虛化進(jìn)程[J]. 陳虎. 牡丹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08(05)
[4]從間接的跨層連用到典型的程度副詞——“極其”詞匯化和副詞化的演化歷程和成熟標(biāo)志[J]. 張誼生. 古漢語研究. 2007(04)
[5]來自粵方言的超量級程度副詞“太過”[J]. 劉曉梅. 中國語文. 2007(05)
[6]漢語程度范疇初探[J]. 張穎. 牡丹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07(04)
[7]論程度范疇與程度心語的性質(zhì)及類[J]. 張穎. 學(xué)術(shù)交流. 2007(06)
[8]嘉魚方言中的程度語義范疇[J]. 謝文芳. 咸寧學(xué)院學(xué)報. 2007(01)
[9]“暴”類新流行程度副詞的多維考察[J]. 周娟. 修辭學(xué)習(xí). 2006(06)
[10]詞匯化二例——兼談詞匯化和語法化的關(guān)系[J]. 王燦龍. 當(dāng)代語言學(xué). 2005(03)
博士論文
[1]絕對程度副詞及相關(guān)形式的應(yīng)用研究[D]. 曾煒.暨南大學(xué) 2007
[2]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組合研究[D]. 吳立紅.暨南大學(xué) 2006
[3]現(xiàn)代漢語狀態(tài)形容詞的認(rèn)知研究[D]. 李勁榮.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4
碩士論文
[1]“太”及“太A”類格式研究[D]. 錢佳.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8
[2]極性程度副詞研究[D]. 趙軍.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6
[3]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修飾動詞性成分研究[D]. 林娟.北京大學(xué) 2005
[4]程度范疇的韓漢對比研究[D]. 樸銀周.華東師范大學(xué) 2005
[5]程度副詞與否定副詞連用的多角度研究[D]. 全丹丹.湖南師范大學(xué) 2005
[6]論現(xiàn)代漢語的程度范疇[D]. 李琳.東北師范大學(xué) 2004
[7]程度量主觀性及副詞“太”的相關(guān)分析[D]. 謝翠玲.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3
[8]現(xiàn)代漢語副詞問題研究[D]. 季薇.天津師范大學(xué) 2001
本文編號:2970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9700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