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初級教材中“了”的編排研究
【學位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H195.3
【部分圖文】:
都沒有深入學習。呂文華(2010)指出不應該將動態(tài)助詞“了”和語氣助詞“了”糾纏在一我們認為,同時展示兩個“了”,都出現在動詞性謂語句里,“了”在句末的同在動詞后而表義又極為相近,容易引發(fā)初級學習者的困惑。再加上第5 課句末“解釋為“了變化”,學生也容易有區(qū)分句末“了”表義的負擔。不過,該課的優(yōu)一是課文 1 用特指問疑問代詞“什么”引出答語動詞+了+代詞+賓語,我們相較于是非問,特指問的答語才是展示“動詞+了+賓語”的典型語境。因為特的答語是“動詞+了+定語+賓語”,沒有同形異義的干擾。而是非問的肯定回答是“動詞+了”,就有“了”究竟是句末語氣助詞還是動態(tài)助詞,究竟是發(fā)生還成義的疑問,如課文 2 中的第一個話輪。因此,我們認為該課將語氣助詞“了動態(tài)助詞“了”合并起來展示給學習者并不合適。建議將語氣助詞“了”和動詞“了”分開編排。其次,考察語言點解釋是否清晰。編者將該課“了”統(tǒng)一解釋為表示發(fā)生成。對句末“了”的解釋只有一句“了”位于句尾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課文三個句子。如圖所示:
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理,第二個例句傳遞的是他去學開車這一事件在說話時間已經發(fā)生,他的狀態(tài)從沒有去學開車 去學開車這也是個變化。第三個例句同樣對方的購買行為已經發(fā)生,句 3 詢問的是未知的新信息。由此可見,“了變化”和“了發(fā)生”關系密切,特別是在“動詞+了”結構中難以區(qū)分其表義。建議初級階段教材在學習者首次接觸到“了變化”和“了發(fā)生”時不過多區(qū)分兩者表義,轉而關注其功能,教材可補充說明句末“了”的作用是傳達有新情況出現,起到告知對方已經發(fā)生的新信息的作用,引起對方注意。另外還用于詢問一個還不知道的新信息。簡言之,關于語氣助詞“了”的解釋可以改為陳述或詢問一個已經出現的變化,起到提醒對方注意或告知對方信息的作用。以上是針對語氣助詞“了”的解釋考察。教材對動態(tài)助詞“了完成”的解釋也并不完善,解釋是“了”用于動詞后帶賓語,賓語前一般要有定語,如數量詞、形容詞、代詞。同樣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三個例句 :
圖 4.1《成功之路起步篇 2》第 2最后一題進一步要求用“……了”和“要是逐步發(fā)展學生的交際能力,但這一題的提示完成段落性敘述。建議提示敘述角度,比如一路線、時間變化,等!镀鸩狡 2》與“了”相關語言點的編排表 4.2《成功之路 起步篇 2》與“了課號 語言點內容 釋義 第 21 課《你怎么了》一、“了變化”(一)動詞+了(二)名詞+了(三)形容詞+了“了”用在述句末尾,示出現新的況,或情況變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海燕;丁素芬;;找獨特語言點,“智教”語文[J];教育視界;2016年22期
2 崔偉平;;善于回歸 精于設計 成于致用——芻議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言點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7年03期
3 徐雪雙;;讓英語知識點“活”起來——基于文本語境的閱讀課語言點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17年03期
4 唐春花;;以寫作為驅動的英語語言點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17年01期
5 張勇;;高中英語語言點教學的現實困境和對策[J];名師在線;2017年02期
6 姜發(fā)兵;;英語閱讀中的語言點評析性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3年09期
7 沈燕燕;;語言點亮科學之美——探究幼兒園科學教育與語言的整合[J];啟迪與智慧(中);2019年11期
8 張紅梅;;淺談初一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年22期
9 廖愛華;;高中英語語言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探討[J];科普童話;2016年39期
10 仲兆婷;;挖掘文本 創(chuàng)設情境 培養(yǎng)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一節(jié)閱讀課第二課時公開課案例的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靜;;淺談高中英語語言點教學策略[A];2013年5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2 程虎豹;;《Lesson 5 Meet Ms.Liu》教學案例[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案例展論文集[C];2013年
3 周漢軍;;巧設語境 激發(fā)興趣 提高能力[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五——現代教育新論[C];2002年
4 黃友;;教材語言點解釋偏離語感現象及處理對策[A];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1年第2期(總第10期)[C];2011年
5 郭文利;;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與措施[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
6 高智勇;;淺談英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下)[C];2007年
7 王鳳清;;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論文精選(下)[C];2005年
8 高懷魚;;教學設計:TV and the Internet[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四屆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論壇論文集[C];2014年
9 董麗穎;;初三英語復習策略淺談[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 第十卷[C];2015年
10 盧福波;;談談漢語語言點的教學案例研究[A];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通訊2014年第1期(總第22期)[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上高縣教育局 左晚華;用詩般的語言點亮童心[N];學知報;2011年
2 汪雯;彩色語言點靚快樂新居[N];中國紡織報;2003年
3 學生記者 林韻然 肖佳平;讓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知識海洋[N];新清華;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思琦;對外漢語初級教材中“了”的編排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年
2 楊騏瑜;高中英語語言點教學小組合作型學習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3 于舒滿;藏語康方言的語音描寫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年
4 黎津言;初級漢語綜合教材語言點說明調查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9年
5 陳迪;中級漢語口語教材中語言點的練習考察[D];復旦大學;2013年
6 趙丹慧;《博雅漢語》與《新實用漢語課本》語言點例句對比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年
7 張子鶴;漢語教學中語言點的格式化處理策略[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4年
8 劉瀟蔚;語言點解釋與漢語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陳宣;基于不同學習風格的教材二次開發(fā)[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10 盛練娜;中級對外漢語綜合課教材語法示例的考察與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267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82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