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度”識解中的主觀化和情態(tài)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9 08:20
【摘要】:“難度”是一個抽象的認知概念,在識解上具有獨特性。“難度”識解通常關注的是實體所參與的過程,并非實體本身。目前相關研究主要基于難易構式,有傳統(tǒng)語法和認知語法兩種視角。本文旨在從認知語法角度研究分析“難度”識解。語言使用者對“難度”的使用和理解本質上是感知主體和場景之間的識解關系,那么感知主體事怎樣識解“難度”的?本文主要圍繞兩個研究問題:1.“難度”識解如何體現(xiàn)感知主體的主觀化?2.“難度”識解是否具有情態(tài)特征?本研究借助COHA語料庫,以difficult為關鍵詞確定檢索式,搜集整理表達“難度”的語料信息。針對第一個問題,本文選出感知主體只有講話者一人的例句,從講話者和識解場景之間的位置關系和“難度”句的句式特點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感知主體對“難度”的識解具有層級性,因此主觀化存在于對“難度”的識解。為解決第二個問題,本文先挑選出研究例句,并在COHA上再次檢索,保存含有例句的整個段落。從感知主體和經(jīng)驗者成分的關系入手,依托語境分析“難度”表達句的力動態(tài)和認知評價。通過分析,本文認為人們在“難度”識解的過程中表達情態(tài)特征。同時,參與“難度”識解的不同實體類別影響感知主體情態(tài)的輻射范圍,并在使用上呈現(xiàn)動態(tài)變化。本研究通過論證“難度”和主觀化、情態(tài)之間的關系,揭示人們?nèi)绾卧谡J知層面上識解并表達“難度”,加深語言使用者和學者對“難度”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語言變化和社會、文化因素是分不開的,本文研究為在社會語言學領域學習研究“難度”做出貢獻。
【學位授予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03
本文編號:2655860
【學位授予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H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王寅;;構式壓制、詞匯壓制和慣性壓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年12期
2 張楚楚;;英語情態(tài)動詞認識情態(tài)的主觀性[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3 張楚楚;;論英語情態(tài)動詞道義情態(tài)的主現(xiàn)性[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4 張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J];中國語文;2001年06期
5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6 沈家煊;;句式和配價[J];中國語文;2000年04期
7 張伯江;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J];語言研究;2000年01期
8 張伯江;;現(xiàn)代漢語的雙及物結構式[J];中國語文;1999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龍鳳;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形容詞性過去分詞的語義功能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6558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65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