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現(xiàn)代漢語中“小心X”的生成機制研究——以“小心NP”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9-10-14 06:46
【摘要】:"小心X"結構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用作祈使句,表示"提醒或警告某人",在該結構中,動詞小心后面的X表示的是一個句子,但在語言形式上是由NP、VP、AP來實現(xiàn)的。X表達的意思之所以由詞組來實現(xiàn),是因為說話者的意向態(tài)度影響了其意向內容的表達方式,這種方式指引說話者通過相鄰、相似關系,推衍出一個高層級心理模型,以表征其想要表達的意向內容,同時再將此一心理模型映射到句法結構的表達上去。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
【分類號】:H14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劉辰誕;;心理模型與語言表達式的生成——兼論作格結構和中動結構的形成動因[J];外語研究;2007年03期

2 徐盛桓;;自主和依存——語言表達形式生成機理的一種分析框架[J];外語學刊;2007年02期

3 徐盛桓;;常規(guī)推理與“格賴斯循環(huán)”的消解[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3期

4 徐盛桓;;基于模型的語用推理[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紅晶;;《論語》中的兼語句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2 何貞慧;朱樂紅;;漢語存現(xiàn)句的界定分類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張先剛;;語言中態(tài)度的認知機理[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張云秋,柴興東;漢語主動式的表達形式及強化等級[J];北方論叢;2002年04期

5 鄒春玲;李軼男;;黑話的自主—依存模式解讀[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08期

6 趙玉閃,謝婧;英漢語音系統(tǒng)的差異辨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7 康連星;;兼語式、致使結構和使、叫、讓構塊式[J];才智;2008年13期

8 燕芳;劉世理;;自主—依存框架下網絡語言的生成機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尹丕安;楊晶;;常規(guī)關系認知推理視角下的譯文語篇銜接與連貫[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10 何愛晶;陸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構式語法研究概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鄧程;;論名詞句[A];葉維廉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郭曉丹;路繼倫;;漢語祈使句語調初探——幾個例句的對比[A];第八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暨慶賀吳宗濟先生百歲華誕語音科學前沿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樸正九;;名詞性成分充當謂語的語法條件及其教學[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愛萍;明喻和隱喻的心理語言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3 趙娟廷;漢韓公文語體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5 鄭逢斌;關于計算機理解自然查詢語言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6 林新年;《祖堂集》動態(tài)助詞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7 宋永圭;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動詞“能”的否定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8 彭育波;“V1著V2”結構多角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韓玉國;范疇語法與漢語非連續(xù)結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10 王飛華;漢英語氣系統(tǒng)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姜丹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佳;淺析《訓世評話》中的兼語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志成;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習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麗君;基于心理模型語用推理的反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振偎;意象圖式在意義構建過程中的作用[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7 宋洋;隱喻轉喻對比分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8 周迎霞;現(xiàn)代漢語篇章中的推論連接成分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周琴;基于自主—依存框架的中文廣告語的仿擬認知機理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劉瑛;現(xiàn)代漢語正反問反問句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盛桓;成語的生成[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2 徐盛桓;話語的含意性[J];外語研究;1996年03期

3 徐盛桓;;相鄰與補足——成語形成的認知研究之一[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徐盛桓;含意本體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年03期

5 徐盛桓;;常規(guī)推理與“格賴斯循環(huán)”的消解[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03期

6 徐盛桓;新格賴斯會話含意理論和語用推理[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7 徐盛桓;語言學研究方法論探微——一份建議性的提綱[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5期

8 徐盛桓;常規(guī)關系與認知化——再論常規(guī)關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9 徐盛桓;;“成都小吃團”的認知解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10 徐盛桓;;語言學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下)[J];現(xiàn)代外語;199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徐盛桓;;語用推理:從原則到模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艷紅;;自主—依存框架下析字的生成機制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黃麗君;;擬人研究的認知視角[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3 蔡曙山;白晨;衣新發(fā);韓旭;;推理在學習與認知中的作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4 王慧晶;栗霞;;“閱讀是一種心理猜測的游戲”引發(fā)的啟示(英文)[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洪芹;麻保金;;英語寫作教學中“心理模型”的建構[A];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的中國視角——第四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徐盛桓;;語用推理:從原則到模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楊群;張慶林;;因果信念調整及其解釋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張裕鼎;吳慶麟;;領域特殊知識視野中的問題解決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阮昆良;黃希庭;;時間關系推理特點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汪航;鞠瑞利;吳慶麟;;合作數學問題解決與心理模型建構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邱江;張慶林;;雙陳述任務下演繹推理的錯覺再探[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鈞;張積家;;在社會認知領域中忽略外延推理的心理模型[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韓康;;基于知識起源的認知模擬研究[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10 王志良;趙彥玲;郝春輝;永井正武;崔國偉;;采用人工心理理論的商品選購專家系統(tǒng)研究[A];2001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季鴻;基于客戶心理和體驗開發(fā)電信產品[N];人民郵電;2007年

2 記者 戴麗昕;探索人腦與電腦認知模式不同[N];上?萍紙;2007年

3 梁茼;中醫(yī)診療信息化的難點與突破[N];光明日報;2006年

4 胡誼;語文,不僅僅是文字[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5 張昕楠;Linux操作系統(tǒng)實用性解析[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6 編譯 江鑫;機器人能像嬰兒一樣感知世界[N];北京科技報;2006年

7 孫彪;安全心理培訓成為企業(yè)新課題[N];中國安全生產報;2006年

8 山西大同市礦區(qū)教委教研室 張潤萍;寓創(chuàng)新教育于化學教學之中[N];山西科技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航;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模型建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杜偉宇;復雜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裕鼎;問題解決策略遷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黃緬;相鄰關系—漢語反語的認知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

5 張坤;幼兒反事實思維的發(fā)展及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吳炳章;交際博弈論[D];河南大學;2009年

7 何愛晶;名—動轉類的轉喻理據與詞匯學習[D];西南大學;2009年

8 李恬;指類思維和指類句[D];河南大學;2011年

9 段錦云;基于認知惰性的創(chuàng)業(yè)風險決策框架效應雙維認知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10 程龍海;中學生數學解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小軍;基于心理模型的委婉話語認知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0年

2 趙雷;工作記憶和傳遞性推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3 張云濤;語言變異的模因觀[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4 于琰;心理模型和傳統(tǒng)方式對于會話含義研究的對比性分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仲明;個體解決5項傳遞性推理問題復合模型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暢;基于心理模型的會話含意的生成分析[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9年

7 劉孝群;大學生條件推理錯覺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阮昆良;日常生活事件時間關系推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宋U喢,

本文編號:25491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491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d68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