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符號的象似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0-13 19:43
【摘要】:象似性是相對于任意性而言的概念,指語言形式在音、形、或結構上與其所指之間存在映照性相似對應的現(xiàn)象。20世紀末,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人類的體驗和認知在語言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尤其對象似性賦予了高度的重視。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學者關于象似性的研究涵蓋語言的各個層面:語音、構詞、句法、語篇,甚至包括字母、排版式樣等象似性研究。但是主要是針對有聲語言的分析,對于標點符號這一邊緣化語言現(xiàn)象雖有涉獵,,但既不深刻,也不系統(tǒng)。王寅在分析象似性可作為一種文體手段時,也只是簡單把標點數(shù)量歸入了數(shù)量象似性原則之下,并未展開討論。鑒于此,本研究嘗試運用象似性理論分析文本中標點符號在形狀、結構方面的象似性,即映象象似性和擬象象似性。映象象似性包括形態(tài)象似性和語音象似性,擬象象似性包括數(shù)量象似性、距離象似性、順序象似性和標記象似性。通過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1)象似性作為語言的一個基本屬性廣泛存在于標點符號的使用中;2)標點符號的象似性主要體現(xiàn)在形態(tài)象似、數(shù)量象似、距離象似和標記象似方面;3)標點符號的象似性使用可以增加對事物敘述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具有增加語義信息、模擬情狀、激發(fā)想象、連貫語篇的功能。 本文包括六章,第一章對本研究進行簡要概述,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方法、資料收集及論文框架。第二章回顧國內(nèi)外在標點符號方面的研究現(xiàn)狀。第三章介紹了象似性理論,包括象似性的定義、發(fā)展及標點符號象似性的研究模式。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體部分,通過大量例證,詳細闡述標點符號的形態(tài)象似性、數(shù)量象似性、距離象似性和標記象似性的特點及表達效果。最后一章是結語部分,對本研究進行總結,并指出本研究的意義和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055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0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衛(wèi)中;象似性與“形神皆似”翻譯[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廖華英,魯強;語言心理的象似性[J];煙臺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周紅;漢語象似性研究述評[J];濱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劉世英,曹華;詞序象似性、對稱與不對稱[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李瑾;象似性和語篇的銜接與連貫[J];綏化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6 楊為;劉汝榮;;從連貫看敘事語篇的象似性[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7 張U
本文編號:2548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4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