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詞典編者語用視點選擇與編者—用戶間的交際互動——五大EFL詞典釋義中人稱代詞you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9-10-08 18:06
【摘要】:當代學習詞典日益重視詞典的交際功能,以第二人稱為語用視點的語境釋義模式是詞典重視交際功能的一個重要標志。對多數(shù)詞語來說,語境釋義中第二人稱語用視點具有移情的語用功能,可以拉近編者與用戶的距離,方便用戶接受編者所欲傳達的信息。但對某些負面義詞語,當?shù)诙朔Q被用以指稱不良行為的主體時,容易使詞典用戶感覺受到冒犯,這時它具有疏離編者和用戶關(guān)系的離情功能。文章選取三個負面義詞語,對當代五大英語單語學習詞典釋義中人稱代詞you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比較,進而考察編者語用視點對編者—用戶間人際關(guān)系的影響,指出要根據(jù)被釋詞語的語義特性選用合適的語用視點,以便利用人稱代詞的移情功能來增進編者—用戶之間的人際關(guān)系,同時避免離情功能的產(chǎn)生。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雙語詞典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大學外語部;
【分類號】:H061;H03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陳輝,陳國華;人稱指示視點的選擇及其語用原則[J];當代語言學;2001年03期

2 冉永平;;指示語選擇的語用視點、語用移情與離情[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5期

3 章宜華;李濤;;英漢學習詞典中的交際信息——評《英語學習與交際大詞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征;楊成虎;;《〈紅樓夢〉稱呼語研究》評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董天;任金花;;新聞導(dǎo)語中的語用離情分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3 易琨;王愛華;;論說服行為中的語用移情[J];才智;2009年23期

4 吳格奇;;EFL寫作中的讀者意識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孔繁英;;以聽話者為稱謂視點指稱配偶的稱謂方式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衛(wèi)春艷;;緩和性話語趨同取向的語用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7 張俊霞;;言語者對受話者稱呼變化的語用探析[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8 王安民;;創(chuàng)新實用,讀者受益——評《英語學習與交際大詞典》中的語用信息[J];辭書研究;2011年04期

9 趙鈞;;中西人稱指示語的研究歷史及現(xiàn)狀[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馬博森;;文盲和非文盲話語中的人物指稱策略比較[J];當代語言學;2009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金寶榮;漢語指示語及其篇章銜接功能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3 劉雪春;現(xiàn)代漢語等同范疇的語義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馬麗;《三國志》稱謂詞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5年

5 張征;《紅樓夢》人物換稱的語用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婁寶翠;[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7 杜世洪;脈辨[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詩芳;法庭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海輝;電視訪談中話語緩和的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10 張玉玲;網(wǎng)絡(luò)語言的語體學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禮雅;從原型理論審視雙解詞典的詞目排列和釋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萬丕濤;從順應(yīng)論的角度看漢語商業(yè)廣告中的語用移情[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3 劉曉;兒童文學中的人稱指示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李秋菊;現(xiàn)代漢語自稱形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5 權(quán)文香;朝漢語第二人稱指示對比[D];延邊大學;2011年

6 曹婷;從語用移情角度看指示語[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郝冬梅;漢英指示代詞對比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王曉光;俄漢人稱指示語對比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張江婕;從語用平衡假設(shè)角度看王熙鳳的稱呼語[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周曉嬌;美國國情咨文的人際意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輝,陳國華;人稱指示視點的選擇及其語用原則[J];當代語言學;2001年03期

2 章宜華;;認知語義結(jié)構(gòu)與意義驅(qū)動釋義模式的構(gòu)建——兼談外漢雙語詞典的釋義性質(zhì)與釋義結(jié)構(gòu)[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廣德;孫汝建;;深層修辭理論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5期

2 熱孜亞·馬力克;;委婉語的語用功能淺析[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3期

3 向先蘭;胡悅宏;陳奇敏;;從認知學角度分析模糊語言在英語課堂上的交際功能[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趙燕華;;初級商務(wù)漢語教材交際功能統(tǒng)計及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4期

5 吳耀武;;身勢語之文化差異及交際功能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6 吳衛(wèi)平;;論“沉默語”的交際功能及語用特征[J];理論月刊;2010年04期

7 杜莎莎;;淺析綜藝節(jié)目中的語用模糊——以《康熙來了》為例[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1期

8 席紅宇;非言語手段的交際功能與文化差異[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劉學豐;;非語言交際中體態(tài)語的多維思索[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邱志華;李暉;劉軍明;;模糊語言的言語交際功能[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賀君婷;;從語用學的角度談?wù)動哪Z篇[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2 丁海平;彭文慶;;試論語言的社會欺騙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李焱;孟繁杰;;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漢字輸入量及字目選擇[A];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行健;;成語規(guī)范問題[A];語言文字應(yīng)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5 李彥;;翻譯功能翻譯理論中的準則與規(guī)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戴昭銘;;語言功能和可能規(guī)范[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yīng)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7 張勇;;論語言符號的社會功能[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熊子瑜;林茂燦;;“啊”的韻律特征及其話語交際功能[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9 陳巧云;;沉默與禮貌——從面子理論解讀“沉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錢厚生;;語言分析與詞典編纂[A];中國辭書論集2001[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路艷霞;全國56個民族有129種語言[N];北京日報;2008年

2 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齊滬揚;漢語國際推廣需要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3 ;新一輪語言普查呼之欲出[N];中華讀書報;2008年

4 中央民族大學博士、教授 周國炎;“一種語言的消失等于一種文化最核心部分的消失”[N];貴州民族報;2008年

5 ;語言文字問答[N];錫林郭勒日報;2008年

6 何民捷;中國有130種語言[N];人民日報;2008年

7 熊子瑜;韻律研究的前沿和特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董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員 博導(dǎo));瑕不掩瑜的優(yōu)秀辭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沈錫倫;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tǒng)[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10 黃希玲;對翻譯研究對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熊子瑜;自然語句邊界的韻律特征及其交際功能[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海輝;電視訪談中話語緩和的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3 郭明;篇章范疇與小說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李俊儒;中英文應(yīng)用語言學論文引言部分的體裁分析與對比[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劉巍;《左傳》敘戰(zhàn)語篇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譚志滿;文化變遷與語言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永斌;黔西北民族雜居區(qū)語言生態(tài)與語言保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春花;交際功能與隱喻翻譯之關(guān)聯(lián)[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2 宋冰;副語言及其交際功能[D];黑龍江大學;2006年

3 梁向真;從語用角度看模糊限制語及其交際功能[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程奉;基于文本的網(wǎng)絡(luò)即時交際中的非語言交際形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蕾;模糊限制語及其交際功能[D];黑龍江大學;2006年

6 孟茜;委婉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yīng)用[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7 趙凌志;從關(guān)聯(lián)理論角度分析模糊語言的交際功能[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8 曹玲;論模糊限制語在人際交往中的應(yīng)用[D];安徽大學;2007年

9 李娟;從小說《抉擇》看稱呼語的交際功能[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10 蘇亞男;交際民族志角度的隨意會話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463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463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eba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