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注《說文解字》正篆與讀若合韻現(xiàn)象研究
[Abstract]:The outstanding feature of rhyme is that th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of a word belongs to different rhyme, and the essence is the original pronunciation of a word and the different part of reading. Duan Yuxiao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of different parts of rhyming words with rhyme, suggesting that the actual rhyming sound of rhyming characters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concordant characters. Duan Yuxiao also regards "Shuo Wen Jie Zi" as a polyphonic character, which means that it is read again, and it rhymes with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original sound of Zhengzhuan i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original sound of Zhengzhuan and the rhyme of reading are close to and far from each other. Sound proximity is not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rhyme.
【作者單位】: 陜西理工學院;
【分類號】:H1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忠華;;顧炎武“方音押韻”與段玉裁“合韻”論析[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劉忠華;;段玉裁詩“合韻”的本質(zhì)[J];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3 周長楫;《詩經(jīng)》通韻合韻說疑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穎慧;;讀《<篆隸萬象名義>校釋》札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2 李梅訓;簡論歐陽修《詩本義》對《毛傳》、《鄭箋》的批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徐望駕;;《說文解字》注釋語言常用詞的語料價值[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田志勇;葉少飛;;“西楚霸王”名號考略[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5 戴媛媛;;《說文解字》“心”部字與常用簡化漢字對應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劉寶義;;《傷寒雜病論》本作《傷寒集病論》[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6年01期
7 吳娟;論魏晉六朝士人的清靜之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8 楊遠義;;論“鬼才”李賀詩歌題材的邊緣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10期
9 郭晶晶;;掘地為“穴”與構木為“巢”——漢字中的上古居住形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10 彭海燕;;女性主義下的婦女命運——《玩偶之家》和《傷逝》的比較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芳;;辨“古音韻至諧說”——兼談古音學研究的立論基礎[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何華珍;;“退嬰”探源[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關祥可;;馬泊六的典型代表——淺論《水滸傳》中的王婆[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4 高文萍;;析蟾蜍畫像所反映的漢人“不死”觀念[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朱智武;;東晉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易志文;;《說文解字·蟲部》中的同物異名和同名異物[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許子濱;;從《左傳》看《儀禮》的成書及其反映的時代[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8 姚小鷗;王克家;;《左傳》“攝官承乏”解[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9 于昕;;蘇轍《詩集傳》文字?迸e例九則[A];第七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6年
10 羅慶云;;《詩經(jīng)》“諶”、“忱”新解[A];詩經(jīng)研究叢刊(第十六輯)——第八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刊之一[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文輝;語言評價理論的價值哲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程勇;漢代經(jīng)學視野中的儒家文論敘述[D];復旦大學;2003年
5 季琴;三國支謙譯經(jīng)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章小謙;傳承與嫁接:中國教育基本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劉寶義;陰陽五行原理與藏象經(jīng)絡實質(zhì)初探[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9 鐘如雄;漢字轉注系統(tǒng)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胡曉華;郭璞注釋語言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蘆翠;東周時期齊國女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變[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宋肖娜;《漢語大詞典》瑕疵補正[D];湘潭大學;2010年
4 彭崢;《曾國藩全集·書信》謙敬婉詞研究與《謙詞敬詞婉詞詞典》修訂[D];湘潭大學;2010年
5 干艷娟;宮體詩創(chuàng)作題材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6 孫彥;《說文解字》的字典性質(zhì)及其影響[D];南昌大學;2010年
7 劉巍;誰在邊緣地[D];南昌大學;2010年
8 王大慶;《說文》中的籀文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薛永剛;《說文解字》小篆異體字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周勤;《晏子春秋》名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云生;;論《詩經(jīng)》韻部系統(tǒng)的性質(zhì)[J];安徽大學學報;1983年04期
2 汪啟明;《六書音均表·四》合韻字研究[J];楚雄師專學報;1987年02期
3 金穎若;《詩經(jīng)》韻系的時代分野[J];古漢語研究;1993年04期
4 劉冠才;;論段玉裁對“葉音說”的批判[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1年02期
5 劉忠華;;段玉裁語音“變轉”理論探索[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6 劉忠華;;論段玉裁“古合韻”對失諧現(xiàn)象的統(tǒng)攝[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7 沈亞丹;詩歌押韻的發(fā)生及其音樂本質(zhì)淺論[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8 王力;上古韻母系統(tǒng)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37年03期
9 傅定淼;;清代古音學中的葉韻觀[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陳燕;試論段玉裁的合韻說[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立群;;《說文解字·金部》字文化含義初探[J];語文學刊;2008年20期
2 盧艷琴;;《說文》誤釋的部分考證[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
3 熊英;;從《說文解字》談中國古代喪葬文化[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李曉飛;;從《說文解字》“疒”部字看“中醫(yī)無用論”[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5 黃仁tD;;高麗藏本慧苑音義引《說文》的異文問題[J];語言研究;2008年03期
6 張顏;;闡釋《說文解字》的釋形體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8期
7 王貴元;;《說文解字》中的“詞”[J];辭書研究;2011年04期
8 申紅玲;;《說文解字》中的妊娠生理及胚胎學知識[J];語文學刊;2006年01期
9 蘭鳳利;;論《黃帝內(nèi)經(jīng)》對《說文解字》的影響[J];中華醫(yī)史雜志;2006年04期
10 李秀林;;從《說文解字》衣部看中國古代的一些服飾文化[J];集寧師專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德平;;《說文解字》引《周易》異文?糩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iJ天宇;;鄭司農(nóng)注《周禮》所用“讀為”術語考辨——兼評段玉裁對“讀為”術語的界定[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3 王帷韜;;《說文解字》疊文探微[A];2010年重慶市語言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俞麗偉;;《說文解字》所見中國古代城市的文化特征[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5 張希峰;;古代名物研究札記(十篇)[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陳志云;;《說文解字》女部聲訓與漢代婦女地位[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崇;;試說“心”字[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8 葉斌;;《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孔”、“好”互通為例[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羅寶珍;;釋“u洝奔瞇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厲兵;;從“扇”與“d'”談分別字[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京大學文學院 李開;段玉裁與清代學術國際研討會綜述[N];光明日報;2010年
2 潮白;用《說文解字》識繁體?[N];南方日報;2010年
3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羅根海;古籍中的(辨)名與(辨)物(之三)[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4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 羅根海;古籍中的(辨)名與(辨)物(之二)[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5 沈葉露;釋“葉”與“ST”[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劉先琴 本報通訊員 董一鳴;許慎“說文” 漯河“解字”[N];光明日報;2010年
7 張素鳳;談“美”字的文化蘊含[N];中國教育報;2003年
8 福建中醫(yī)學院 彭榕華;“蠱”字小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9 劉茜;章太炎誕辰140周年紀念會召開[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李竹深;縮與R黐N];閩南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蔡夢麒;《說文解字》字音注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夏軍;《說文》會意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林源;《說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4 甘勇;清人小學注疏五種詞源學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李倩;敦煌變文單音動詞詞義演變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6 李艷;《說文解字》所收蔬菜及糧食作物詞疏解[D];浙江大學;2006年
7 李朝虹;《說文解字》互訓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8 胡世文;黃侃《手批爾雅義疏》同族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曹強;江有誥《詩經(jīng)韻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10 蘭佳麗;聯(lián)綿詞詞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磊;上古交通工具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2年
2 朱j川;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同源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3 艾榮榮;《說文解字》戰(zhàn)具命名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彥;《說文解字》的字典性質(zhì)及其影響[D];南昌大學;2010年
5 亓瑤;《說文解字注》行廢字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王琪;《說文解字》“火、心、人”部字的語義研究[D];延邊大學;2010年
7 肖改艷;試析《說文解字》中小篆異體字形成原因及類型[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伏兆東;《說文解字》金部字語義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9 王俊英;《說文解字》省形字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10 童春華;《說文解字》引《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5074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0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