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詞插入與漢英數(shù)量表述
[Abstract]:Nou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nouns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nouns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Quantitative numerals can only be counted directly before nouns with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save the limitation of quantitative numerals,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have chosen the method of "quantifier insertion", but in Chinese, "quantifier insertion" belongs to lexical means. That is to say, "quantifier" is used as morpheme to create a new kind of disyllabic vocabulary by additional means. In English, "quantifier insertion" is a syntactic means, which must satisfy the rule of "case test".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網絡媒體監(jiān)測語料庫(漢語)的性別語言比較研究”(09BYY018)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1099085)
【分類號】:H314;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賀巍;中原官話分區(qū)(稿)[J];方言;2005年02期
2 何元建;漢語中的零限定詞[J];語言研究;200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道流;指稱、陳述理論及其對上古語法研究的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阮緒和;形名偏正結構的語法功能[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馮鳴;英語表持續(xù)時段的for短語和漢語時量詞語的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4 王葆華;同動式論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5 周國光,黎洪;現(xiàn)代漢語制作動詞的配價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6 仰鑫,歐陽俊林;喬姆斯基語言理論的演變及其認知科學背景[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熊仲儒;;致使的語音實現(xiàn)及其句法蘊含[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8 羅思明,李建軍;詞語搭配淺論[J];安徽農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9 方小中;定中結構研究綜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楊崢琳;劉倩;;離合詞中時量補語位置探析——從“結了十年婚”說起[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述譜;;語言單位與詞典的類型及結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張思潔;;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劉建梅;;關于編纂外向型漢外字典的設想[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俞士汶;朱學鋒;段慧明;張化瑞;;以詞義為主軸的綜合型語言知識庫[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肖霞;;對連續(xù)話語中一些結構輕音音節(jié)的聲學特性分析[A];第38屆國際漢藏語會議論文提要[C];2005年
6 林建平;;輕重與“方言語調”[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龔千炎;;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8 靳光瑾;;計算機理解漢語需要語法理論支撐[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9 靳光瑾;郭曙綸;肖航;章云帆;;語料庫加工中的規(guī)范問題——談《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類標記集規(guī)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10 毛世楨;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話語調研究綜述[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東晶;俄漢代詞指示語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1年
2 俞理明;漢語縮略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3 王利眾;俄漢科學語言句法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4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5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8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9 聶仁發(fā);現(xiàn)代漢語語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磊;時間副詞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2 李賢景;三種否定比較句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不如”、“不比”、“沒有”型比較句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3 高燕;漢語外來詞的名實及其造詞法與構詞法[D];延邊大學;2000年
4 胡仲明;商務英語語篇的銜接與連貫[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5 賀菊玲;《世說新語》語氣副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胡玉華;《世說新語》助動詞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7 徐云知;近20年語感及語感教學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8 韓習武;機器翻譯中語義因素的理論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1年
9 陳爍;《兒女英雄傳》狀態(tài)詞研究——從《兒女英雄傳》與《紅樓夢》的比較看《兒女英雄傳》中狀態(tài)詞的若干特點[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10 張雪蓮;《水滸全傳》的數(shù)量表達方式[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國光;對“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一文的質疑[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2 熊仲儒;以“的”為核心的DP結構[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3 賀巍;河南山東皖北蘇北的官話(稿)[J];方言;1985年03期
4 范曉;;關于漢語詞類的研究——紀念漢語詞類問題大討論50周年[J];漢語學習;2005年06期
5 石毓智;論“的”的語法功能的同一性[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6 陸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從描寫性到區(qū)別性再到指稱性[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1期
7 袁毓林;;一價名詞的認知研究[J];中國語文;1994年04期
8 方梅;;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年04期
9 陸儉明;;對“NP+的+VP”結構的重新認識[J];中國語文;2003年05期
10 司富珍;漢語的標句詞“的”及相關的句法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春紅!外語系講師,吳顯友!外語系講師;數(shù)詞 語言與文化[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8年03期
2 鄭鐵生;;數(shù)詞“億”考釋[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6年09期
3 李仁孝 ,李作南;呼和浩特漢語方言中形容詞和動詞等的重疊形式[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4 王占馥;數(shù)詞、量詞的巧用[J];語文學刊;1989年06期
5 黨軍旗;評《現(xiàn)漢》的數(shù)詞釋義[J];辭書研究;1998年03期
6 郭攀,熊志華;數(shù)詞三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胡妍;古今漢語數(shù)詞意義比較[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徐吉潤 ,張岐山;淺說東北方言中數(shù)詞的妙用[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9 何月慧;數(shù)詞縮語的特點和作用[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03期
10 劉鋒;數(shù)詞與苗語[J];貴州民族研究;1990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王一民;可以說“1.6萬多”嗎?[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2 沈葉露;釋“葉”與“ST”[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3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怎樣使用“余”字[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4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邢福義;“十來年”義辨[N];光明日報;2010年
5 張得義;苦水方言特色[N];蘭州日報;2005年
6 王玉紅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三八”:既褒亦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記者 劉向;“世界語言結構圖集”問世[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明;西雙版納傣語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3 宗守云;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素秋;漢維多重定語語序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黃芳;先秦漢語量范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番秀英;漢語和泰語個體量詞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7 蔣穎;漢藏語系名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許劍宇;《佛本行集經》定中結構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9 雪艷;漢蒙詞語對齊及相關技術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10 倪宏鳴;維吾爾語和阿美語語言特征對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英瑞;數(shù)詞的模糊性[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周彩蓮;現(xiàn)代漢語數(shù)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3 茹益益;《宋書》稱數(sh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阮貴義;漢語借用動量詞及相關問題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5 王麗媛;數(shù)詞、量詞、數(shù)量詞語的重疊[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程慧英;漢語數(shù)詞虛指的認知基礎[D];吉林大學;2008年
7 全湘燕;數(shù)量范疇及其表現(xiàn)形式[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蔣磊;《算經十書》稱數(sh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范氏緣紅;漢越成語中的數(shù)詞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董一靈;廣告主題語中數(shù)詞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861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8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