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光桿被領者的指稱性質(zhì)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漢語領屬結(jié)構(gòu)中被領者的句法、語義和語用研究”(項目編號:09XJC74O002) 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漢語領屬范疇的可及性研究”(項目編號:08QN002) 貴州大學引進人才科研基金的資助
【分類號】:H146.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方梅;;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年04期
2 劉順;現(xiàn)代漢語無指的分類和分布位置[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4年02期
3 張璐;從東西南北談漢英語語序所反映的認知過程[J];語言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伯江;;功能語法與漢語研究[J];語言科學;2005年06期
2 陳玉潔;;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與N1 VN2(NP)結(jié)構(gòu)[J];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02期
3 劉正光;;賓語隱形時的語義與語用特征[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01期
4 刁世蘭;;光桿NP的指稱性質(zhì)及其句法分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王玨;體詞的陳述性與非個體性[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方小中;定中結(jié)構(gòu)研究綜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李勁榮;從認知圖式看兩種表領屬關(guān)系的主謂句[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9 李先銀;漢語個體量詞的產(chǎn)生及其原因探討[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1期
10 王曉坤;當代語法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J];長春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崔建新;張文賢;;不同語體下連詞使用率的統(tǒng)計與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衛(wèi)平;英漢驢子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2 顏紅菊;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語義結(jié)構(gòu)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黃瑩;對表征中國社會的話語的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4 王廣成;漢語無定名詞短語的語義特征:指稱和量化[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5 劉強;先設消解機制的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王曉凌;論非現(xiàn)實語義范疇[D];復旦大學;2007年
7 劉安春;“一個”的用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爽;近代漢語中指示代詞“這/那”組合形式的歷時演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賀文平;湘鄉(xiāng)(壺天)話中“柣+名”結(jié)構(gòu)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3 覃東生;賓陽話語法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4 王芬花;漢語“比”字句與英語“than”結(jié)構(gòu)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5 劉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詞系統(tǒng)和指示范疇[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景元;“VO_1要VO_2”句式的多角度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林;三種認知語言觀與外語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鄭珂;中英情感隱喻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呂曉娟;從認知的角度分析比較英漢空間隱喻[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10 周秀娟;英漢“中間階段”情感的隱喻概念對比[D];延邊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沈家煊;轉(zhuǎn)指和轉(zhuǎn)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2 吳春仙;“一·V”構(gòu)成的不完全句[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敬美;“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紅旗;;也談類指(提要)[A];高名凱先生學術(shù)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2 楊波;戴勝海;;英漢機器翻譯中“OF-短語”的理解與翻譯[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李素秋;;漢維名詞在多重定語中的分布順序及其理據(jù)[A];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廣成;漢語無定名詞短語的語義特征:指稱和量化[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樊長榮;漢英有定性制約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李知恩;量詞的跨語言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4 盧鑫瑩;現(xiàn)代漢語光桿名詞語義的認知語法研究:情境植入視角[D];河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仲崇濤;類指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瑞萍;“X男/女”語族探微[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3 朱海娟;《孟子》指同表達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李芳麗;漢語光桿名詞短語的語義分析[D];湖南大學;2007年
5 李芳芳;指人“的”字短語的句法語義語用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6 許秋蓮;衡東新塘方言量名結(jié)構(gòu)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陳永芳;現(xiàn)代漢語非量化名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楊稼輝;論漢語中的性質(zhì)形容詞與狀態(tài)形容詞[D];湖南大學;2010年
9 張磊;多維視域下的指類句語用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70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7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