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漢空間范疇表達對比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46;H21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守桃;試談“比”在漢語、維語中的表達[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2 陳子涵;馬靜;;維漢語中吉利數(shù)字的分析對比[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武玉潔;;漢語與維語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比較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7期
4 曹春梅;維吾爾人說漢語時受母語干擾現(xiàn)象分析[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1996年02期
5 康健;;漢維語中介語研究[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劉春霞;;漢、維、英語多位數(shù)的對比和翻譯[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1期
7 譚暉;譚艷萍;;英漢方位名詞對比[J];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潘振宇;;漢語和維語數(shù)詞的對比[J];民族語文;1982年01期
9 喻捷,張慶宏;維吾爾語與漢語的相互影響與滲透[J];語言與翻譯;1991年04期
10 王琴霄;對比維語中的狀語與漢語中的時量補語、程度補語[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寶榮;;漢語“副+名”現(xiàn)象的語義、語法分析與認知基礎(chǔ)[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瑋;蔡蓮紅;周同春;;表述漢語重音的屬性參數(shù)研究[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范開泰;由麗萍;劉開瑛;;漢語框架語義分析系統(tǒng)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4 陳卓銘;伍麗梅;張秋梅;;漢語Broca失語患者的字詞加工研究[A];廣東省康復(fù)醫(yī)學會、廣東社會學會健康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聶亞寧;;論漢語中“水”的動態(tài)意義及隱喻概念[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陳二春;梁潔;;漢語數(shù)字式略語英譯研究——說“三”道“四”[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丁_g藻;;漢英關(guān)系從句不對稱中的共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孫朝奮;;寫“簡”、識“繁”、“打”拼音和漢語的規(guī)范[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9 馮勇強;初敏;賀琳;呂士楠;;漢語話語音節(jié)時長統(tǒng)計分析[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吳志勇;蔡蓮紅;陶建華;;基于漢語韻律參數(shù)的語音基元選取[A];第六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雪凝 張金圈 曲阜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空間問題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李泓冰;讓漢語在國內(nèi)也熱起來[N];人民日報;2005年
3 記者 施芳;首屆世界漢語大會閉幕[N];人民日報;2005年
4 施芳 趙婧;漢語蘊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喻京英 李煒娜;世界需求拉動漢語走向世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6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東亞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莫斯科實用東方學學院教師 黃立良;在俄羅斯大地上感受漢語溫度[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7 本報駐法國記者 李釗;大家都來學漢語[N];科技日報;2009年
8 記者 李靜 實習生 陸小青;韓國學生邕城學漢語[N];南寧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黃悅平 通訊員 涂萍 徐春梅 張炎;一群洋學生 韶城學漢語[N];韶關(guān)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葉飛 實習記者 李鶴琳;聽外國人用漢語合唱[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玉萍;維漢空間范疇表達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任雪梅;論俄語的空間范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馬書紅;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空間介詞語義的習得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4 賈紅霞;普通話兒童空間范疇表達發(fā)展的個案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5 李素秋;漢維多重定語語序?qū)Ρ妊芯縖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6 徐英平;俄漢語空間系統(tǒng)多層面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7 宗世海;漢語話語中誤解的類型及其因由[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0年
8 姜美玉;漢語口誤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孟祥英;漢語待嵌格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解海江;漢語編碼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布薩熱木·玉素音;漢維語人體慣用語對比研究[D];喀什師范學院;2009年
2 阿娜爾古麗;維漢英語借代修辭格比較研究[D];新疆大學;2004年
3 楊嵐松;談“在”及其在維語中的表達[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4 姚峰;漢語主題結(jié)構(gòu)及其翻譯[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余朝國;英漢禮貌原則及禮貌策略對比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魯昌;漢語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7 徐鐵飛;漢西諺語文化因素比較[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8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復(fù)的漢語幽默語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張居設(shè);英漢被動句的對比研究[D];廣西大學;2007年
10 樸錦海;漢韓敬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435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4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