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從ABAB、AABB重音模式的句法功能看漢語的韻律形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18-12-29 20:55
【摘要】:文章從ABAB及AABB的重音模式出發(fā),論證了重音模式不但可以區(qū)分句法性質(zhì)(一個為成語,一個為短語),還可確認詞類(ABAB為動詞性,AABB為狀態(tài)形容詞性),并標記不同的句法位置。從而揭示出漢語可通過重音模式的不同——輕重的變化來實現(xiàn)其形態(tài),這正體現(xiàn)了漢語的韻律形態(tài)。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ess pattern of ABAB and AABB, this paper proves that the stress pattern can not only distinguish the syntactic nature (one idiom, one phrase), but also confirm the part of speech (ABAB is verb, AABB is state adjective). And mark different syntactic positions. Therefore, it is revealed that Chinese can realize its shape through the change of stress pattern, which reflects the rhythm of Chinese.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素梅;雙音節(jié)動詞的AABB式重疊——兼論與動詞AABB式重疊的區(qū)別[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曾常年;動詞重疊式中動詞的語義虛化與發(fā)音輕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黃啟慶;尹海良;;現(xiàn)代漢語AB式雙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形式及其音變處理[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2 李敬國;現(xiàn)代漢語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研究解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3 吳吟;漢語重疊研究綜述[J];漢語學習;2000年03期

4 胡孝斌;;動詞重疊AABB式的語法化[J];漢語學習;2006年04期

5 陳慧;“你VvO”格式初探[J];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唐韻;《元曲選》中動詞重疊的格式、語法意義及表達功能[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李允玉;;三種格式帶賓語情況的考察[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年01期

8 孫宜志;;動詞AABB復(fù)疊式的語法意義及動詞的特點[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年01期

9 金樹祥;;基于大規(guī)模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AABB結(jié)構(gòu)研究[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孫艷;漢藏語四音格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李泉;單音形容詞原型性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汪如東;漢語方言的語音差異對修辭的影響[D];復(fù)旦大學;2003年

4 彭春芳;湖南漣源楊家灘話重疊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馬彪;漢語狀態(tài)詞綴及其類型學特征[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胡孝斌;現(xiàn)代漢語雙疊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7 Maharani(陳玉蘭);漢語、印尼語動詞重疊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璐;優(yōu)選論框架下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重疊現(xiàn)象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黃英;明話本小說動詞重疊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樸紅瑛;《現(xiàn)代漢語詞典》兒化詞語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3 林楚云;試論現(xiàn)代漢語疊結(jié)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崔靜;漢語語用重疊的象似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丹;“P得慌”的小三角驗察[D];吉林大學;2007年

6 李華;《紅樓夢》中的動詞重疊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周孟戰(zhàn);《水滸傳》動詞重疊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8 包芳;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動詞和形容詞重疊的優(yōu)選論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9 田娟;動詞AABB重疊式芻議[D];山西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敏;從類型學和認知語法的角度看漢語重疊現(xiàn)象[J];當代語言學;1997年02期

2 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年03期

3 王洪君;音節(jié)單雙、音域展斂(重音)與語法結(jié)構(gòu)類型和成分次序[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4 熊仲儒;以“的”為核心的DP結(jié)構(gòu)[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5 華玉明;功能變化型重疊式的狀態(tài)形容詞傾向[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3期

6 胡明揚;語體和語法[J];漢語學習;1993年02期

7 于江;動詞重疊研究概述[J];漢語學習;2001年01期

8 瞿靄堂;;藏語動詞屈折形態(tài)的結(jié)構(gòu)及其演變[J];民族語文;1985年01期

9 金理新;漢藏語的完成體后綴~*-s[J];民族語文;2005年02期

10 苗春華;重慶方言的詞綴“頭”[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魏艷伶;現(xiàn)代漢語“頭”綴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勝;;現(xiàn)代漢語韻律詞研究綜述[J];語文學刊;2006年21期

2 吳為善;雙音化、語法化和韻律詞的再分析[J];漢語學習;2003年02期

3 鄧丹;石鋒;;普通話韻律詞內(nèi)部下傾度的初步分析[J];南開語言學刊;2009年01期

4 王洪君;;漢語的韻律詞與韻律短語[J];中國語文;2000年06期

5 鄧丹;石鋒;;普通話雙音節(jié)韻律詞的音高分析[J];南開語言學刊;2008年02期

6 胡冠英;;韻律學分析“代詞+(的)+名詞”結(jié)構(gòu)中“的”字的隱現(xiàn)[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3期

7 王云路;;試談韻律與某些雙音詞的形成[J];中國語文;2007年03期

8 熊一民;;武漢方言的長音結(jié)構(gòu)[J];長江學術(shù);2007年04期

9 豐國欣;;再論漢語詞:字組、韻律、約定——基于漢英對比分析[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12期

10 張帥;馬春富;;試論意義在韻律構(gòu)詞中的根本作用[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韞佳;初敏;賀琳;馮勇強;;語句中雙音節(jié)韻律詞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王洪君;;普通話節(jié)律與句法語用關(guān)聯(lián)之再探[A];第八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許小穎;李雅;陶建華;;漢語三字“去+去+去”組重音規(guī)則的初步試驗[A];中國聲學學會2009年青年學術(shù)會議[CYCA’09]論文集[C];2009年

4 梁潔;楊新璐;;維漢廣播新聞韻律層級邊界特征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5 李愛軍;祖漪清;李洋;孟昭鵬;;漢語普通話篇章語速變化模式初探[A];2007’促進西部發(fā)展聲學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鄒煜;侯敏;;基于傳媒語音語料庫的主持人口語語句邊界分析[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yīng)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傅思泉;;機器詞典中按韻分詞及虛詞問題[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王茂林;林茂燦;;普通話自然話語中的下傾[A];第六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9 梁潔;楊新璐;;維吾爾語韻律層級邊界感知及其聲學特征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王茂林;;自然口語中的韻律組塊過程[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王茂林;普通話自然話語的韻律模式[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殷治綱;漢語普通話朗讀語篇節(jié)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黃梅;現(xiàn)代漢語嵌偶單音詞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論意義[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4 李鳳杰;漢英對比韻律系學中的若干問題[D];南開大學;2010年

5 段海鳳;藏語安多方言詞重音對漢語普通話聲調(diào)習得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敖敏;基于韻律的蒙古語語音合成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7 金星;聽障兒童韻律詞重音的聲學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祥晶;兩三字組韻律詞連讀音變的優(yōu)選論分析和反撥[D];寧波大學;2011年

2 包明真;關(guān)于重音在不同朗讀風格中的分布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智紅霞;現(xiàn)代漢語動賓式“開V”類動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格根塔娜;蒙古語朗讀話語韻律層級單元及其邊界處的聲學和語言學線索[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5 楊慧;從Vd、Vs動詞的區(qū)別看韻律在語法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06年

6 劉景春;漢語普通話口語復(fù)句的語調(diào)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7 林衛(wèi)清;表空間方向的“V著”類介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金爽;藏語拉薩話新聞朗讀呼吸和韻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9 楊辰;聲調(diào)與元音對漢語非輕聲兩字組凸顯感知的交互作用[D];天津師范大學;2005年

10 吳永存;現(xiàn)代漢語“之”字結(jié)構(gòu)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3953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3953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b9b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