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綬與小學
[Abstract]:Since Qianlong, the art of Zhengzheng calligraphy has fallen down, and the demand for calligraphers'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has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 If we trace back to its origin, at least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Kaiyuan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At that time, Xu Shen, the academic journal of Li Yangbing, began to catch on. Li himself is a calligrapher. He got the reputation of "pen tiger" by writing in Yi Monument. Hsu Hyun said: "Li Yangbing seal trace is extremely unique, only crown ancient and modern, from cloud'Si Weng until Xiao Sheng', this statement is not arrogant." Many years ago, we wrote about Mr. Imer Ching Bingshou's knowledge of stone, but not about his literary work. We only mentioned that he had written a volume of his calligraphy in the first year of Jiaqing (1796) for the master of philology Gui Fu's "Miao Zhuan Fangyun". Now
【分類號】:H1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小學”一詞由來[J];農(nóng)家科技;2008年07期
2 張恩鵬;;從《漢書·藝文志》中看我國古代學者對小學的重視[J];蘭州學刊;2007年S1期
3 銳聲;徐鍇《說文解字系傳》的學術(shù)成就[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5期
4 石云孫;文字學的收獲——陳獨秀《小學識字教本》讀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5 張娟;;大小徐本相異之處研究[J];孝感學院學報;2008年S1期
6 郭子直;王筠許瀚兩家校批祁刻《說文解字系傳》讀后記[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7 姜雪梅;;清代語言學發(fā)展略說[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8 張秋霞,劉黎;論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的引文[J];河南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9 顧漢松;;評《說文》大徐注[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10 李法信;;《說文解字系傳·通釋》初探[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愛生;;山區(qū)辦學的榜樣——來自方山縣圪叉咀小學的報告[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nóng)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2 張捷;;殷墟甲骨文的人文地理學價值拓展[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謝勁松;;隱喻與形而上學[A];現(xiàn)代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閻琦;;再論李白不卒于寶應元年[A];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5 鞠寶兆;;《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心藏象理論發(fā)生的文字文化基礎(chǔ)[A];首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暨第九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研討會、第十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庚子;;《小學》中體現(xiàn)的“孝”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中小學論文優(yōu)秀獎名單[A];中國電化教育協(xié)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鞠寶兆;;《內(nèi)經(jīng)》有關(guān)心藏象理論發(fā)生的文字文化基礎(chǔ)[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六屆醫(yī)古文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徐本立;;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A];中國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國李白學會第二屆年會紀事[C];1989年
10 王瓊;;小學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探索與實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潘秀慧;追思“金文研究第一人”[N];溫州日報;2006年
2 周有光;幾個文字學問題[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3 實習生 劉瑋 本報記者 呂瑞東;長春市安陽小學依法治校[N];吉林日報;2005年
4 王師猛;我在意大利讀小學[N];溫州日報;2005年
5 張耀文;市領(lǐng)導出席北灘鄉(xiāng)國鼎小學落成典禮[N];白銀日報;2007年
6 劉貴福;錢玄同與《文字學音篇》[N];光明日報;2007年
7 記者 彭磊邋通訊員 劉石;武漢政協(xié)援建四川災區(qū)一所小學[N];湖北日報;2008年
8 鄧金明;唐諾:臺灣寫作的文字學[N];文學報;2010年
9 倪墨炎;章太炎的弟子與文字學[N];中華讀書報;2004年
10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 溫長路;以字說文 以文載道[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朝虹;《說文解字》互訓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2 劉世民;錯位與抉擇[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程邦雄;孫詒讓文字學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馬曉風;宋代金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洪華;宋代“小學”文獻考略[D];山東大學;2008年
6 朱樂朋;乾嘉學者書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丹;我國小學低年級學生誠信知行沖突的現(xiàn)狀、原因及教育建議[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8 胡惠閔;指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學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學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陸明君;魏晉南北朝碑別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10 朱磊;現(xiàn)代語言學文本中現(xiàn)代漢語的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玉飛;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古文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社列;徐鍇《系傳》對字義的再闡釋[D];河北大學;2003年
3 程含林;《說文解字》八部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康盛楠;《說文解字》巾部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張旭;《六書通故》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劉曉穎;《說文解字系傳·部敘》研究[D];河北大學;2003年
7 黃小燕;小學農(nóng)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初探[D];西南大學;2006年
8 陸霞;基于知識管理的小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葉小鋒;深圳市小學環(huán)境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潘杰;小學班主任專業(yè)化建設(shè)的探索與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922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9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