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詞“瞎”的預設否定功能及其成因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erb "blind" from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s. In the synchronic plane,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and collocation, seman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adverb "blind"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auses of presupposition negation and subjective modality of adverb "blind"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 the diachronic plane.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
【基金】:上海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專項資金項目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誼生;近代漢語預設否定副詞探微[J];古漢語研究;1999年01期
2 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預設否定副詞的表義特征[J];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02期
3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4 汪少華;隱喻推理機制的認知性透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燁;預設否定副詞“白”和“瞎”的比較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李艷;;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級轉移規(guī)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構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4 高玲玲;張明;;語法化動因的再認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5 賀學勤;;X-able形容詞的主客觀性及其語義分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張歡雨;;基于評價理論的朝核問題英語新聞報道的態(tài)度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張旭;;程度副詞“怪”和“夠”的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8期
8 楊麗梅;;論被字句的主觀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9 何姍;;“V起來+AP”中“AP”的認知等級[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10 劉哲;;反義復合詞“死活”的語法化[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葉文曦;;語義對立和語義同一[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徐靜;;換言連接成分類型及其語篇特點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王根;趙軍;;中文褒貶義詞語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全升;姚天f ;黃高輝;劉軍;宋鴻彥;;漢語意見型主觀性文本類型體系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張霄軍;;主觀性語義特征及其在機器翻譯中的應用[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第四屆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俊;對《紅樓夢》中稱呼語的所指和意圖的研究:認知語用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孫愛玲;漢語、印尼語限定性與描寫性狀語對比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姜丹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谷全;“看”與“l(fā)ook”的語法化對比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白”、“白白”[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2 邵敬敏;“不要白不要,要了白要”是悖論嗎?[J];漢語學習;1986年05期
3 陳一;試談“白VP”結構的歧義性[J];漢語學習;1987年04期
4 張黎;;漢語句法的主觀結構和主觀量度[J];漢語學習;2007年02期
5 楊德峰;副詞修飾動詞性成分形成的結構的功能[J];漢語學習;1999年01期
6 劉月華;以“固然”“于是”為例談虛詞的用法研究[J];漢語學習;1999年02期
7 趙艷芳;隱喻的認知基礎[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8 李杰;;現(xiàn)代漢語狀位語氣副詞的預設內(nèi)容[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馮光武;;語言的主觀性及其相關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05期
10 常敬宇;;對外漢語教學應重視語氣情態(tài)表達——兼談漢語語氣情態(tài)的語用功能[J];世界漢語教學;1988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福祥;;試說“X 不比 Y·Z”的語用功能[J];中國語文;2004年03期
2 謝白羽;;“還”的主觀性及其句法實現(xiàn)[J];漢語學習;2011年03期
3 唐敏;齊煥美;;程度副詞“還”的主觀性[J];泰山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4 殷志平;;也談約量時間詞[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4期
5 王克明;王志敏;;色彩在動畫電影中的應用[J];電影評介;2007年13期
6 文全民;;“更”和“還”在肯定與否定比較句中的差異[J];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01期
7 許輝;;從語用角度探析虛擬語氣動詞形式的分類和用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李琳;;淺談繪畫中色彩的主觀性[J];世紀橋;2010年03期
9 劉瑾;;主觀視角及其評價表現(xiàn)[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張伯江;李珍明;;“是NP”和“是(一)個NP”[J];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鐘明榮;謝雙園;;主觀性和“還NP呢”句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趙忠新;彭華;;主觀性失眠的研究進展[A];第2屆中國睡眠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3 司聯(lián)合;;狀態(tài)句的理想化認知模式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王義娜;;人稱代詞移指現(xiàn)象的主觀性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馮永麗;張棣;謝育波;馬春波;;養(yǎng)生與中國文化主觀性特征[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7 徐李潔;;英語IF條件句主觀化模式的建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王根;趙軍;;中文褒貶義詞語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馬瑩伯;;關鍵在于堅持唯物辯證法——試析毛澤東同志關于文藝的主觀性的論述[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10 李樹梅;;對主觀性體育測試評價中非主體性因素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客觀基礎上的主觀性[N];期貨日報;2004年
2 王雪漫;新聞客觀性與主觀性統(tǒng)一四要[N];中華新聞報;2006年
3 英 譯;偉哥引起的主觀性視異常[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1年
4 戴家干;讓高考閱卷科學公正[N];人民日報;2006年
5 李瑞;好新聞要把握好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tǒng)一[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6 李斌;客觀基礎上的主觀性[N];期貨日報;2003年
7 雅昌;老照片藏品成“原始股”[N];江蘇科技報;2008年
8 劉新于 飛魏峰;戰(zhàn)役要素:日漸增強的“主觀性”[N];中國國防報;2005年
9 焦洪昌;如何應對憲法部分的主觀性試題[N];檢察日報;2006年
10 ;其他各學科只做局部調整[N];青島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鴻瑤;現(xiàn)代漢語副詞“也”的功能與認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志英;現(xiàn)代漢語特殊否定現(xiàn)象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安春;“一個”的用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劉雪春;現(xiàn)代漢語等同范疇的語義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李宇鳳;漢語語用偏向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6 李潔紅;指示語的認知模型解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鄒治;法律漏洞的認定與填補[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8 南成玉;韓國語和英語的時、體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9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10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軍紅;指示語:心理空間與主觀性[D];河南大學;2006年
2 柳楊;虛擬語氣的主觀性[D];西南大學;2008年
3 伍倩;英語時態(tài)主觀性的概念整合理論闡釋[D];西南大學;2008年
4 封海燕;英漢指示代詞功能對比及認知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
5 朱義莎;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的句式語義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6 凌劍春;語法化過程中的意義主觀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7 謝翠玲;程度量主觀性及副詞“太”的相關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曲云英;《綠山墻的安妮》的浪漫主義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俊玲;程度副詞的主觀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10 黃蓓;形容詞衍生之強化詞的主觀性與主觀化[D];西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2567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5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