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化時代翻譯研究面對的新現(xiàn)象新課題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media, the concept of "text" has been changed, and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has changed. Translation studie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new phenomena and new topics: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mode of translation, the netizen of translator's ident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reade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
【分類號】:H05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鮑宗豪,李振;數(shù)字化時代的價值轉向[J];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05期
2 穆雷;翻譯必須與研究相結合──翻譯研究創(chuàng)作的“三棲人”陳孝英的翻譯觀[J];語言與翻譯;1994年03期
3 韓加明;“翻譯研究”學派的發(fā)展[J];中國翻譯;1996年05期
4 ;翻譯研究與文化傳播國際開討會在京舉行[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1997年02期
5 張南峰;從邊緣走向中心(?)——從多元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中國翻譯研究的過去與未來[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6 方燦;走出封閉 邁向多元——談解構主義及其對翻譯研究的影響[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7 陸志國;略談翻譯研究中的偽譯問題[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8 李濤;數(shù)字化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J];東方論壇;2004年04期
9 張旭;關于翻譯研究術語漢譯的討論[J];中國翻譯;2004年04期
10 莫娜·貝克爾 ,李尚杰;翻譯研究中的語言學模式與方法[J];外語研究;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畢春華;;數(shù)字化時代的到來:當前“文檔一體化”管理的建設及啟示[A];中國檔案學會第六次全國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2 汪榕培;王曉娜;;“同義手段說”與跨文化交際——王希杰先生的“同義手段說”給翻譯研究的啟示[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3 方梅;;數(shù)字化時代的網上編輯部[A];第4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孫寧寧;;翻譯研究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黃忠廉;;翻譯研究的“兩個三角”——以翻譯批評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周鳳岐;;有效跨文化交際與動態(tài)對等[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張從益;彭正銀;;走向翻譯文化視域中的翻譯研究[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徐劍;;當代翻譯研究的顯性與隱性轉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小海;;數(shù)字化時代詞典編纂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10 黃國文;;論翻譯研究中的概念功能對等[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蔡恩澤;中國,感受數(shù)字化時代[N];中國冶金報;2003年
2 吳漢松;石獅城鄉(xiāng)管理邁入“數(shù)字化時代”[N];石獅日報;2010年
3 陳健;DSP:數(shù)字化時代的基石[N];中國電子報;2003年
4 記者 舒靜;三問谷歌“侵權門”[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5 周云;中國文化要靠核心價值影響世界[N];貴州民族報;2009年
6 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 作家 關仁山;從谷歌“侵權門”談作家們的思考[N];河北日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祝旗 紀家梅 通訊員 汪玲玲;全面駛入數(shù)字化時代[N];中國氣象報;2010年
8 好心情工作站;數(shù)字化時代的音樂大師(二)[N];大眾科技報;2000年
9 張翼;數(shù)字化春節(jié)的營銷迷狂[N];中國經營報;2006年
10 嚴潔;美國消費電子市場步入數(shù)字化時代[N];經濟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煒艷;從衣飾到神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畢德;思想政治工作新課題與創(chuàng)新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3 朱湘軍;從客體到主體[D];復旦大學;2006年
4 劉迎春;古法英譯話互文[D];蘇州大學;2008年
5 鐘明國;整體論觀照下的《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6 湯(竹君);中國翻譯與翻譯研究現(xiàn)狀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范敏;篇章語言學視角下的譯學詞典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滕梅;1919年以來的中國翻譯政策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9 賀前華;漢語自動分詞及機器翻譯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1993年
10 胡牧;譯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交鋒[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德華;從語篇視點來研究翻譯[D];四川大學;2003年
2 張云芳;從目的論角度看《紅樓夢》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明皓;符號學意義理論下《水滸傳》的英譯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4 龐靖;因特網在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工具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王瑞虹;維吾爾熟語中的形象及其漢語表達淺析[D];新疆大學;2009年
6 費國萍;符號學在翻譯領域的歷史性擴展[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鄶毅;翻譯中的性別:女性主義翻譯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8 彭亞芳;意識形態(tài)與詩學操控下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培儉;從闡釋學的角度論譯者的主體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程慧;論英漢廣告中的隱喻及其翻譯[D];上海海事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2267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2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