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意象論——中國語義理論的一種可能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day's cognitive research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brain neuroscience,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sist on "middle school as the body, western learning as the use", and check the western theories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dentify them. Therefore, it is not only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own research.
【作者單位】: 河南工程學院外語系;
【基金】: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08FYY007)
【分類號】:H030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慶年;青年錢鐘書與西方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2 朱萬喜;兒童語言中的親屬稱謂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鄭翔;皮亞杰教育理論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4 方政,楊正群,劉英;休謨因果聯(lián)系的人性論基礎(chǔ)[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王希寶;建構(gòu)主義理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李如輝;危機、危機的化解與新生──腎藏象學說的發(fā)生學概論[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7 秦策;司法客觀性的理論構(gòu)建[J];比較法研究;2001年03期
8 周曉琴;;試論比較教育研究中的影響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閻光才;教育過程中知識的公共性與教育實踐——兼批激進建構(gòu)主義的教育觀和課程觀[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10 王希寶;建構(gòu)主義外語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創(chuàng)生和意義[A];第十三屆全國科學哲學學術(shù)會議浙江大學代表團論文集[C];2007年
2 田文苗;;認知模式對產(chǎn)品與廣告的制約作用[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王少敏;;從過程到素質(zhì)[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4 朱靖華;;也談蘇辛詞派[A];2003中國上饒辛棄疾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韓德民;;個性意識、想象力與同情心——有關(guān)美育屬性的功能性界定[A];“和諧社會中的美學與高校美學教育”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志軍;教學理論的實踐品格[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錢永生;論墨子思想結(jié)構(gòu)的生成[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4 彭文釗;俄語語言世界圖景的文化釋義性研究:理論與方法[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李家成;關(guān)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7 陳海靜;審美自由論[D];復旦大學;2003年
8 潘世松;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王兆t,
本文編號:2204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20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