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視域中電影譯名的解讀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henomen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ultur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ross-cultural meaning implied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l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positive role of film art and film title literal translation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expounds that film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simple language form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language symbol itself, but also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edium.
【作者單位】: 上海醫(yī)藥高等?茖W校;
【分類號】:J905;H05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俐,楊軍;略論英漢跨文化對英語學習的影響[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4期
2 孫健;;淺談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及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S1期
3 姚方方;單詞的內(nèi)涵與文化背景的密切關系[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殷莉;從習語中的動物喻體看漢英詞語文化上的不對應[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5 楊華;英漢身勢語文化內(nèi)涵對比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6 鐘文;;委婉語和合作原則[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欒曉虹;文化詞語及其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8 黃頻頻;;英漢成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9 葛爽;論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張啟劍;;英漢互譯中的文化差異[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曉琳;;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研究[A];2011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孫慧琦;張揚;;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遷移現(xiàn)象[A];都市型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07年
3 劉雯;王茹;;論高校外語教學中跨文化滲透教學方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4 李勇;;中外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的關系及產(chǎn)生的作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5 麻爭旗;;翻譯二度編碼論——對媒介跨文化傳播的理論與實踐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6 胡佳;;普通法漢詞典新增文化義項的參考原則與模式[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7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8 盛培林;;雙語詞典編纂與跨文化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孟臻;;英美文化類詞典編纂回顧和展望[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10 彭菲;;淺析跨文化交際中社交語用失誤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越民;中美報紙新聞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李虹;《紅樓夢》詩詞英譯移情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張善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渾潔絮;基于語義語言的英漢機器翻譯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魏在江;英漢語篇連貫認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蔣華;現(xiàn)代漢語“這/那”類指示代詞的多維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寶權;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語言測試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宋海云;論中國文化意象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9 孫東方;文化變遷與雙語教育演變[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10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璐;小學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媛;高中生英語口語焦慮、學習策略與口語成績的關系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石徑;口譯員視角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劉祥瑞;論口譯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譯者的跨文化意識[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張冰蓉;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理解口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偉娜;英漢諺語里動物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對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崔有為;以利奇和顧曰國為代表的英漢禮貌原則比較研究及其對跨文化交際的啟示[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楊光;教師話語對口語課堂參與影響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進;文化語境順應視角下劉姥姥話語英譯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孫莉;《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成語翻譯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封霽芯;;功能對等與電影名稱翻譯[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9期
2 羅萍;;從跨文化語言交際的角度探討英語習語的翻譯[J];考試周刊;2011年54期
3 田富山;侯冬梅;解亞輝;;從跨文化交際視角談商標翻譯的方法和技巧[J];中國市場;2007年48期
4 陳冬春;;從文化視角剖析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5 黃濤;;跨文化交際中的基本語言使用差異[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14期
6 成雪梅;;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看習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孫立春;潘恒;;文化背景下詞匯空缺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翻譯[J];大家;2011年06期
8 劉娜;;跨文化交際中的歸化和異化翻譯[J];才智;2011年16期
9 晁雯;武慧玲;;淺析跨文化交際中詞匯空缺的應對措施[J];內(nèi)江科技;2010年01期
10 范思勇;;中國文化背景因素與漢英翻譯探析[J];棗莊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開榮;;跨文化交際中英漢語言意識差異分析[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劉源甫;;跨文化交際的認知圖式——共性與差異研究[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趙陽;;中西方面子的對比與文化差異[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楊梅;童鑄;;中西方文化沖突與奧林匹克運動中跨文化交際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5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李安嫦;李禹;王靜;;回顧與展望:跨文化交際在中國的發(fā)展——三本外語教學學術期刊的綜述[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劉艷秋;;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及對策[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黃斌;;中國大學課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實用價值[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許靜;;非語言交際的跨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10 孫玉華;;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俄語篇章教學[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麗偉 于曉華 秦靜;跨文化交際中價值觀維度探究[N];吉林日報;2010年
2 ;打造國際交流平臺 推動學科建設發(fā)展[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戴曉東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跨文化交際理論:從歐洲主導到亞非突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薛小梅;語言·文化·跨文化交際[N];光明日報;2003年
5 靳琰 曹進;禮貌原則和跨文化交際[N];光明日報;2004年
6 記者李玉;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心理塑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賈文鍵;中德跨文化交際之我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8 宮麗;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影響[N];文藝報;2006年
9 金榮淵 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教授 任瑞陽 譯;壓力、適應和成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元三;直譯害意意譯益意[N];團結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2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賈影;中西認知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場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4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王松;跨文化語境下交際顧慮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馬冬虹;外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綦甲福;人際距離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曾莉;非規(guī)約間接否定:作為語用策略的言語行為[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趙德全;純理功能的傳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華北;跨文化交際視域里的《紅樓夢》中的食譜翻譯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羅勤;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理解口譯[D];四川大學;2004年
3 溫福蘭;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偉;深層文化遷移現(xiàn)象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蔣易;中美非言語交際的比較與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臣;談跨文化交際中的“語境與翻譯”[D];中山大學;2010年
7 柴玉煒;跨文化交際中話語風格的性別差異[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俞蓮年;口譯中文化差異的協(xié)調(diào)—從跨文化交際角度透視口譯[D];廈門大學;2002年
9 伊曼;跨文化交際中的言語行為[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10 李莉莉;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語言行為[D];黑龍江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305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13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