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從問到非問:話語標記的一個來源——以“怎么說呢”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11:14

  本文選題:話語標記 + 怎么說呢 ; 參考:《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摘要】:文章以"怎么說呢"為研究對象,描寫其共時層面話語標記功能及相應的語篇分布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勾勒"怎么說呢"從問到非問的歷時發(fā)展脈絡,分析其類化機制。考察表明,"怎么說呢"明清時期就已發(fā)展出與今天類似的話語標記用法。日常言語交際中,指量短語"這個"和語氣詞"嗯",甚至靜默等多種語言和非語言形式也可以表示會話中的沉吟思索,但在當前的言語交際中,"怎么說呢"的使用頻度呈現(xiàn)逐漸增多的態(tài)勢。原因在于,"怎么說呢"作為弱化的詢問形式在構建聽說雙方互動機制方面優(yōu)于同類的其他話語標記,而從詢問到非問是人類語言話語標記的一個重要來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ynchronic discourse marker fun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course distribution are described.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outlines th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from asking to non-questioning, and analyzes its categorization mechanism.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similar to today has been developed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everyday verbal communication, a variety of linguistic and non-verbal forms such as the quantitative phrase "this" and the mood word "um", even silence, can also indicate meditation in conversation. However, in the present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frequency of "how to say"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reason is that "how to say it", as a weakening form of inquiry, is superior to other discourse markers of the same ki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from questioning to non-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human language.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2YJA740003) 上海市教委重點創(chuàng)新項目(12ZS129)
【分類號】:H14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紅艷;開啟之功 創(chuàng)新之力——略論漢語語法學的草創(chuàng)與革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劉開驊;;選擇問句疑問語氣詞脫落的歷時軌跡與內在動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樊友新;;從“被就業(yè)”看“被”的語用功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袁衛(wèi)華;;《五燈會元》中帶語氣副詞的測度問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5 陳勇;名詞謂語句研究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6 甘智林;“V+一下”格式的歧義現(xiàn)象[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胡德明;;從反問句生成機制看“不是”的性質和語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羅丹;;析《二刻拍案驚奇》名量詞的語法特征和語法功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9 張桐赫;;主語省略現(xiàn)象的日漢對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張晶晶;;《論語》心理動詞簡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2 陳昌來;;特殊動詞的句法語義屬性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紅紅;;外來詞的界定[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祝東平;高彥怡;;副詞“就”的釋義[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龐文斌;張國煊;曹恬;;基于規(guī)則和統(tǒng)計的漢語淺層句法分析的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6 劉鵬元;;詢問式搜索請求的模式分析[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李現(xiàn)云;王丹;;英語“have+VP”與漢語“有+VP”對比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輯)[C];2012年

8 張月;;“來著”的詞性及語法化、主觀化[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9 張月;;“來著”的詞性歸屬探析[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10 錢愛琴;;中日N!言姙における指示奮の妽定、體系について[A];日語教學與日本研究——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江蘇分會2013年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藝彬;俄語三價動詞的語義配價與句法模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石娜;從形合意合角度比較《傲慢與偏見》兩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丁熠;“契合”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艷;漢語“A+過+O”結構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冰;現(xiàn)代漢語“程度副詞+名詞”的多角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汪姣;俄語讓步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孔軍;兒化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勇忠;信息短路下的話語標記[J];外語學刊;2003年03期

2 曾立英;“我看”與“你看”的主觀化[J];漢語學習;2005年02期

3 王影;朱妮娜;;“你別”的語法功能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6期

4 李宗江;;關于話語標記來源研究的兩點看法——從“我說”類話語標記的來源說起[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2期

5 董秀芳;;漢語書面語中的話語標記“只見”[J];南開語言學刊;2007年02期

6 王慶霞;;在演變中的交際共鳴型話語標記“我們都知道”[J];語文學刊;2011年08期

7 董秀芳;;來源于完整小句的話語標記“我告訴你”[J];語言科學;2010年03期

8 陳麗君;;話語標記“我給你說”的演變過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陳麗君;;試析作為話語標記的“我給你說”[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盧莉;話語運用的銜接與連貫:BEC的啟示[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安娜;侯敏;;基于傳媒語言語料庫的話語標記自動識別與消歧研究[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殷治綱;李愛軍;王霞;;“嗯”、“啊”類話語標記的語音學研究[A];2007’促進西部發(fā)展聲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安琛;;試論地方農村工作會議典型報告的語篇結構——以膠南市二零零五年農村工作會議為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董秀芳 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法化研究:爭議與發(fā)展并存[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敏娜;基于蒙古語影視劇語料庫的話語標記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2 徐欣;基于語料庫的英漢小說語篇中話語標記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劉麗艷;口語交際中的話語標記[D];浙江大學;2005年

4 趙燕珍;趙莊白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張斌;現(xiàn)代漢語附綴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6 李宇鳳;漢語語用偏向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劉瑾;漢語主觀視角的表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劉紅妮;漢語非句法結構的詞匯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9 樊小玲;漢語指令言語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磊;漢英視覺動詞語法化的認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微微;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話語標記[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黃超;《楊瀾訪談錄》中的常用話語標記“然后”和“所以”[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天明;現(xiàn)代漢語換言類話語標記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4 孫廷廷;現(xiàn)代漢語回溯性話語標記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露;漢日附和類話語標記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6 鄭青青;漢韓話語標記“哪里”與“(?)”的對比[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7 嚴川;“你V”類話語標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于春;漢語話語標記“好了”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李鑫;漢語口語話語標記“我說/你說”研究[D];渤海大學;2013年

10 王賽珈;《楊瀾訪談錄》漢英話語標記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20657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657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9fe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