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詞詞義演變類型的計量分析
本文選題:歷史詞 + 詞義演變類型; 參考:《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摘要】:包含587個詞條的歷史詞庫中,共有99個詞語的詞義發(fā)生演變。演變的類型主要有四種,其中發(fā)生詞義轉(zhuǎn)移的有48個,詞義擴大的有33個,詞義虛化的有16個,詞義轉(zhuǎn)類的有2個。與其他詞匯類集一樣,歷史詞詞義演變的主要因素也是客體世界、主體世界以及語言世界。
[Abstract]:A total of 99 words have evolved in the historical lexicon of 587 entries. There are four main types of evolution, among which 48 have word meaning transfer, 33 have expanded word meaning, 16 have empty meaning, and 2 have transferred word meaning. Like other lexical clusters,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historical words are the object world, the subject world and the language world.
【作者單位】: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2010年度立項課題“現(xiàn)代漢語歷史詞的性質(zhì)描述及動態(tài)模式探究”(項目編號:2010B06)
【分類號】:H13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先華;;唐詩詞語隱含義個案考察及相關問題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祁小莉;;從語義學角度談“反語”[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3 王小郴;;《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同場詞語附注照應指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于屏方;杜家利;;漢英動物詞位派生義項的系統(tǒng)對比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王潔;;試論新詞的可接受度[J];北方論叢;2008年01期
6 陳宇涵,任匯江;現(xiàn)代漢語雙音復合詞的語義結(jié)構(gòu)模式[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7 劉紅;;關聯(lián)理論與對外漢語初級階段綜合課教學——以《發(fā)展?jié)h語初級漢語》(下)課堂教學為例[J];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沈皓;;意義的七種類型和英語詞匯教學[J];才智;2012年12期
9 賈紅霞;;從意象圖式視角解讀李清照的《一剪梅》[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06期
10 李二占;;語言的任意性和理據(jù)性理論[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陸紅艷;;非范疇化視角下的多義性分析[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謝婷玉;;原型理論在英語學習型詞典釋義中的應用——以《牛津高階英語學習詞典》(第八版)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安華林;;關于漢語釋義基元詞的界定問題[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戴玲真;;從《朗文多功能分類詞典》看語義場理論在分類詞典編撰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高軍;;隱喻與英語學習詞典中一詞多義詞匯的釋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王曉東;;“交費”與“繳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冰;“實現(xiàn)事件”結(jié)構(gòu)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陽;基于框架語義學的語篇連貫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焦陽;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壇”、“界”、“圈”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芳;《越策越開心》語言藝術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滕芳梅;語境化的中學英語詞匯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盧艷艷;動詞“打+N”的語義語法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薇;文化視角下的英漢詞語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0年
8 邢學鵬;中文V+O~P結(jié)構(gòu)的認知語用闡釋[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0年
9 唐賽;現(xiàn)代漢語動態(tài)詞義信息差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曉丹;聯(lián)結(jié)主義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孜行;;“國語”在我國早已成為歷史詞匯[J];新聞與寫作;2006年02期
2 李宇峰;;漢英信息類新詞語對比研究[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李仕春;;《戰(zhàn)國策》復音詞的統(tǒng)計與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4 宋培杰;;新時期歷史詞復現(xiàn)現(xiàn)象分析[J];許昌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寇鑫;;《論語》復音詞綜考[J];語文學刊;2011年01期
6 蘇新春;徐婷;;《現(xiàn)代漢語詞典》標“書”詞研究(上)——兼談與古語詞、歷史詞、舊詞語的區(qū)別[J];辭書研究;2007年01期
7 蘇新春;徐婷;;《現(xiàn)代漢語詞典》標“書”詞研究(下)——兼談與古語詞、歷史詞、舊詞語的區(qū)別[J];辭書研究;2007年02期
8 陳躍;;關于“皇帝”這個詞的用法[J];語文學刊;2010年24期
9 呂桂寧;;“秀”新產(chǎn)生的用法調(diào)查[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10 王李金;;“死詞復活”現(xiàn)象論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研究”課題組 ;孫曼均;;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用字的統(tǒng)計與分級[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韓淑紅;吳遠慶;;《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一、五版英源外來詞語對比考察[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孫道功;;基于標注語料庫的兼語句語義結(jié)構(gòu)模式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東海;王麗英;;古籍數(shù)字資料庫建設與語文詞典編纂的結(jié)合[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郭熙;;現(xiàn)代華人社會中稱說“漢語”方式多樣性的再考察[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6 韓淑紅;吳遠慶;;《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一、五版的外來詞語源對比考察[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彭錦維;現(xiàn)代漢語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2 馮靚蕓;《漢書》通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李成軍;現(xiàn)代漢語感嘆句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曉芒;改革開放以來新詞語中的科技類詞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4年
2 李宇峰;漢英信息類新詞語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3 周昕;《人民日報(1949~2008)》元旦社論隱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常紅;現(xiàn)代維吾爾語基本詞匯研究[D];新疆大學;2005年
5 馮亞麗;《廣異記》中的語詞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龐麗莉;政論語體和文藝語體中零形回批和名詞回指的差異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7 武楠稀;現(xiàn)代漢語舊詞新義及其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08年
8 孫越;語篇中第三人稱代詞標示的可及性[D];廈門大學;2008年
9 鄔智慧;中文微博的語體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10 趙良劍;《史記》比較句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969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6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