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西夏文“佛”字源流的深度考察
本文選題:西夏文 + 佛 ; 參考:《蘭州學刊》2012年05期
【摘要】:西夏文記錄的兩個"佛"字,一個是"■聲、人(為)義"的形聲字,一個是"佇留(于龕位)之人"的會意字,真正的字源與西夏人自編辭書提供的附會性用字解釋判然有別。而這兩個"佛"字所反映的西夏語詞雖然源自漢語的"佛陀"一詞,但是并非出自相同的借用軌跡,其間還透露出音節(jié)弱化的藏緬語共性來。
[Abstract]:The two "Buddha" characters recorded in the Xixia language are the phonetic characters of "sound, meaning of man" and the word of understanding of "those who stay in a niche". The true sour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provided by Xixia people's dictionaries. Although the two "Buddha" words are derived from the Chinese word "Buddha", they do not come from the same borrowing track, and also reveal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weakened syllable in the Tibetan and Burmese languages.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西夏文獻文物研究”(項目批準號:11@ZH001)子項目“西夏文獻語言參考語法”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重大項目“中華民族早期文字資料庫與《中華民族早期文字同義對照字典》”(項目批準號:11JJD740015)
【分類號】:H21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聶鴻音;西夏的佛教術語[J];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2 聶鴻音;西夏語中漢語借詞的時間界限[J];民族語文;199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強;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變[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肖屏,余軍;西夏民族體育諏談——以《文!贰锻簟匪从车奈飨奈捏w項目為中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8期
3 熊桂芬;;論裴務齊正字本《刊謬補缺切韻》的韻次[J];長江學術;2009年01期
4 史金波;西夏的藏傳佛教[J];中國藏學;2002年01期
5 聶鴻音;俄藏5130號西夏文佛經題記研究[J];中國藏學;2002年01期
6 孫伯君;;《天盛律令》中的“契丹”和“女直”[J];東北史地;2011年02期
7 聶鴻音;;《遼史·西夏外紀》中的“團練使”和“刺史”[J];東北史地;2011年02期
8 彭向前;;釋“負贍”[J];東北史地;2011年02期
9 孫伯君;;西夏文獻中的“城主”[J];敦煌學輯刊;2008年03期
10 許曉東;;中國古代琥珀藝術——商至元[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廣恩;;西夏醫(yī)藥成就探析[A];歷史深處的民族科技之光:第六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國際會議文集[C];2002年
2 杜建錄;;論西夏對河套地區(qū)農業(yè)的開發(fā)[A];中國歷史上的西部開發(fā)——200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聶鴻音;;釋“大”[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4 張竹梅;;西夏語第九類聲母音值擬測之我見[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5 史金波;;西夏學概說[A];西夏學(第一輯)[C];2006年
6 黃延軍;;內蒙古博物館藏西夏文《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殘片考[A];西夏學(第二輯)[C];2007年
7 許偉偉;;《天盛律令·節(jié)親門》對譯與考釋[A];西夏學(第四輯)[C];2009年
8 潘潔;;黑水城出土元代賦稅文書研究[A];西夏學(第四輯)[C];2009年
9 吳國圣;;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藥方《■[三棱煎丸]》之解讀考釋[A];西夏學(第五輯)——首屆西夏學國際論壇專號(上)[C];2010年
10 孫穎新;;西夏譯本《孫子傳》考補[A];西夏學(第六輯)——首屆西夏學國際論壇專號(下)[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傲生;《切韻》的音韻格局[D];浙江大學;2008年
2 尹勇;隋唐五代內遷蕃胡族源考異[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安婭;西夏文藏傳《守護大千國土經》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紀越南漢字音(A類)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5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媛;陜西關中西府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韋名應;桂東(林巖)壯語方言島語音研究:范式綜合[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趙翠陽;慧琳《一切經音義》韻類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段玉泉;語言背后的文化流傳:一組西夏藏傳佛教文獻解讀[D];蘭州大學;2009年
10 宋兆祥;中上古漢朝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拓萬亮;西夏特色兵器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娜;西夏婦女社會地位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史維生;魏晉南北朝晉語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4 赤新;蒙古族飾物中的藏文化因素[D];內蒙古大學;2010年
5 牛延龍;陜西快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新亞;p f組聲母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亞云;秦聲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范立君;俄藏黑水城發(fā)愿文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歐陽文婷;日母音值演變探析[D];暨南大學;2011年
10 張超;佛教在西夏傳播的社會歷史條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聶鴻音;西夏文藏傳《般若心經》研究[J];民族語文;2005年02期
2 史金波;西夏語中的漢語借詞[J];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常業(yè);;西夏文字佚失字形結構的復原(一)[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2 劉志賢;;“公”字字源新說[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3 曹小云;;主持人的話[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王栻路;吳X;;再論漢譯佛經新詞、新義的產生途徑[J];漢語史學報;2009年00期
5 張玉瑤;;漢字的流傳[J];青年文學家;2011年1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義琳;林仲湘;;漫議部件·結構·部首[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八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寧夏記者站 馬卷;西夏文字研究面臨后繼無人[N];中國旅游報;2006年
2 程榮;簡體字源話短長[N];光明日報;2009年
3 宗合;任振斌:讓古老的西夏文字走進世博會[N];中國民族報;2010年
4 ;西夏絕學:注解世界上最難懂的古文字[N];社會科學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莊電一;曾輝煌過的古老文字[N];光明日報;2001年
6 文明;漢字的起源[N];吉林日報;2000年
7 何洛;曲解漢字的奇談怪論[N];中華讀書報;2003年
8 徐文兵;愈[N];中國醫(yī)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杜再江;專家懸賞萬元尋求釋讀水書高手[N];貴州民族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張皓 梁先學;一個被女人守護了千百年的秘密[N];中國民族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翔;漢字生成系統(tǒng)構建探索[D];西南大學;2011年
2 張素格;海峽兩岸CJK字符集差異字形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3 王浩;,
本文編號:19622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6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