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學視角下的電影字幕翻譯
本文選題:字幕翻譯 + 接受美學;參考:《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對于電影字幕譯者來說,怎樣使觀眾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能更好地接受通過字幕傳達的信息是一項重大的挑戰(zhàn)。因此,電影字幕譯者有必要將接受美學運用于字幕翻譯研究之中,以揭示電影字幕的交流本質和譯者在字幕翻譯過程中的雙重身份,并遵循"觀眾期待視域下的功能對等"及"跟隨潛在讀者"的翻譯準則,針對影響觀眾接受電影的心理和文化因素運用相應的翻譯策略。
[Abstract]:For the film subtitle translators, how to make the audience accept the message through the subtitles in limited time and space is a major challenge.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film subtitle translator to apply reception aesthetics to the study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municative nature of the film subtitle and the dual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process.According to the translation criteria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ence expectation" and "follow the potential readers",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applied to the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udience's acceptance of movies.
【作者單位】: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河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GH-319)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毅隆;;文學翻譯手法解讀——增減法、異化法和靈感現(xiàn)象理論淵源探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胡兆云;柏拉圖、黑格爾靈感論與文學翻譯中靈感現(xiàn)象淺析[J];外國語言文學;2003年03期
2 胡兆云;從康德的人類“共通感”看異化翻譯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胡安江;文本的意義空白與不確定性——兼談文學翻譯的審美效果[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桂芬;從接受理論看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地位[J];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2 張瀛尹;;接受美學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闡釋[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6期
3 姜智慧;;接受美學視角關照下的一詩多譯[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李巧珍;;接受美學視閾下譯者的主體性[J];文教資料;2010年06期
5 劉曉千;;愛的凈化歷程淺說——從姚斯的接受美學的角度看《西廂記》的主題變奏[J];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岑琳;;用接受美學讀解《懷念狼》[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2期
7 夏霖;吳卞;;期待視域中的《夜色溫柔》[J];電影文學;2011年01期
8 鄭青華;;從接受美學視角解釋異常翻譯現(xiàn)象[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林柯;;從接受美學討論文學翻譯者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J];文教資料;2011年22期
10 鄭周林;;接受美學觀下的文學翻譯研究——基于《紅樓夢》楊譯本習語翻譯的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毅青;;梁啟超解釋學接受美學的情感論構造[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2 邱思蓮;;漢英詞典編纂理念與跨文化翻譯——從《漢英詞典》到《新時代漢英大詞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蔡志忠;;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談對外漢語教材建設的構想[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王音宣;;簡論音樂接受美學的特點[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5 張麗芳;;論譯者的主體性-從闡釋學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李愛華;章宜華;;翻譯視角的內向型英漢學習詞典研究——基于“使用者論”的實證研究與理論思考[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7 陳雅;;文化對翻譯的影響以及譯者如何處理翻譯中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陳雅;;文化對翻譯的影響以及譯者如何處理翻譯中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侯林平;;我國近十年來譯者主體性研究的回顧與反思[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朱寶鋒;;也談譯者的讀者意識——以辜鴻銘及其《論語》英譯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金濤;當代文學翻譯為何難覓佳作[N];中國藝術報;2010年
2 汪連興;既然上了我這條“賊船”……[N];中華讀書報;2011年
3 謝天振;譯者的誕生與原作者的“死亡”[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本報駐京記者 吳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貓”?[N];文匯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孟葉;尋找最佳譯者組合[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6 孟東;《國際歌》有幾位譯者[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7 張大慶(北京大學醫(yī)學史研究中心);醫(yī)生,,我能否相信你?[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陸杰;“譯”事雜談[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本報記者 楊琳樺;譯言的十字路口[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10 余一中;“姑娘”是怎樣變成“老馬”的?[N];中華讀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文浩;接受美學在中國文藝學中的“旅行”:整體行程與兩大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愛華;譯者與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文學譯者批評的理論探索[D];山東大學;2012年
3 鄢佳;布爾迪厄社會學視角下的譯者葛浩文翻譯慣習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4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劉立勝;翻譯規(guī)范與譯者行為關系研究的社會學途徑[D];山東大學;2012年
6 張曉青;斯·茨威格在中國(1949年-2005年)[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唐會霞;漢樂府接受史論(漢代—隋代)[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白憲娟;明代《莊子》接受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吳定勇;接受美學視野中的都市報新聞傳播策略[D];四川大學;2005年
10 竇可陽;接受美學與象思維:接受美學的“中國化”[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卡娜;接受美學視閾中的譯者角色[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2 張妍;文學翻譯中自譯者的主體性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淑云;王維接受情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孫艷燕;接受美學視角下的《夏洛的網(wǎng)》兩個中文譯本對比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李威;文本接受與再創(chuàng)作[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于弋;詩人譯者的主體性—評王紅公英譯蘇軾詩詞[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小敏;翻譯即譯者的適應與選擇[D];河南大學;2010年
8 梁曉輝;從譯者的主體性角度看張白樺及其文學翻譯[D];內蒙古大學;2011年
9 段玉嬋;從接受美學看兒童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D];湖北大學;2013年
10 雷虹;和諧翻譯理論視角下譯者角色與地位的新闡釋[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30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3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