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翻譯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

發(fā)布時間:2018-04-09 05:04

  本文選題:翻譯 切入點:研究 出處:《中國翻譯》2012年01期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在充滿艱辛的翻譯學科建設之途,翻譯研究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學界同仁不僅從不同途徑對翻譯活動展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學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在深化外語學科的內涵、促進翻譯理論與實踐人才的培養(yǎng)、加強對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理解、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績。然而,在遭遇并回應了"翻譯無理論"說和"翻譯理論無用"說之后,在翻譯學科的確立在體制內已基本獲得承認的今天,翻譯研究出路究竟何在,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對翻譯研究的泛文化傾向、翻譯研究的理論性資源缺乏及翻譯研究的附屬性等現(xiàn)實問題的反思,力求為促進翻譯理論研究更深入、更科學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考。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ranslation studies hav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discipline, which is full of difficulties.It provides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deepens the connot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disciplines,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trength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To improv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have made no doubt achievements.However, after encountering and responding to the theories of "no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d "useless of translation theory", what is the way out for translation research today, w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ject of translation has been basically recognized within the system?It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worth thinking about.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the pan-cultural tendenc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resourc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attached attribut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new thinking for the further and mor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東風;;功能語言學與后解構主義時代的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7年03期

2 楊自儉;我國譯學建設的形勢與任務[J];中國翻譯;2002年01期

3 楊自儉;談談翻譯科學的學科建設問題[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永生;;翻譯主體性研究和描寫交際翻譯學的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張錦蘭,張德讓;譯語文化與譯作的變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張聰;;意識形態(tài)對20世紀中國翻譯實踐的影響[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王青;;目的語文化語境對翻譯的影響——莎士比亞作品在中國的早期譯介[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劉丹;《德伯家的苔絲》之張谷若中譯本與中國民族文學[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曹冬梅;試述佛經翻譯對中國文化的影響[J];巢湖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邵璐;政治文化與20世紀中國翻譯文學之三種模式[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謝柯;;中譯外在當代語境下的使命[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陳潤蘭;文化圖式與習語翻譯[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10 田湘映;宗教文本翻譯的社會文化影響及其翻譯理論之比較[J];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張志;;淺談翻譯理論與翻譯技巧的作用[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符榮波;;淺議英漢廣告語翻譯中的文化因素介入[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馮智強;;道德之光燃起的智慧之火——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會長楊自儉教授英漢對比思想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侯林平;;我國近十年來譯者主體性研究的回顧與反思[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洪濤;;從此岸到彼岸的反撥與超越——當代西方翻譯研究學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祥清;;中國翻譯地位的歷史演進[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吉婭;漢語外源詞[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賀顯斌;論權力關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3 海芳;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筆譯測試[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李磊榮;論民族文化的可譯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湯(?);當今中國的翻譯政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吳波;論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酈青;李清照詞英譯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飛華;漢英語氣系統(tǒng)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占喜;翻譯過程的關聯(lián)—順應研究—文化意象處理舉隅[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革;中國文化局限詞及其翻譯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連幼平;維新派的翻譯理論及實踐在中國翻譯史上的影響(1894—191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建紅;奈達理論和旅游資料英語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4 彭春華;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漢譯模式研究[D];廣西大學;2001年

5 曹賽先;翻譯對文化的遷移作用[D];湖南大學;2001年

6 楊家勤;語境與翻譯[D];安徽大學;2001年

7 劉天偉;翻譯的異化[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8 馬彩梅;[D];西北大學;2000年

9 李娜;古漢詩英譯的跨文化視角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10 曹志芳;從四行詩看英語格律詩形式的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璋;解讀嚴復“信達雅”[J];中國科技翻譯;2000年04期

2 張柏然,張思潔;翻譯學的建設:傳統(tǒng)的定位與選擇[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楊自儉;譯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4 楊自儉;談談翻譯科學的學科建設問題[J];現(xiàn)代外語;1996年03期

5 張南峰;特性與共性──論中國翻譯學與翻譯學的關系[J];中國翻譯;2000年02期

6 張美芳;翻譯學的目標與結構──霍姆斯的譯學構想介評[J];中國翻譯;2000年02期

7 楊自儉!266071;對譯學建設中幾個問題的新認識[J];中國翻譯;2000年05期

8 劉四龍;重新認識翻譯理論的作用——對奈達翻譯思想轉變的反思[J];中國翻譯;2001年02期

9 王賓;論不可譯性——理論反思與個案分析[J];中國翻譯;2001年03期

10 謝天振;國內翻譯界在翻譯研究和翻譯理論認識上的誤區(qū)[J];中國翻譯;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小霞;;翻譯中的隱喻(英文)[J];中國外資;2011年16期

2 李文新;;科學主義與索緒爾語言學的研究對象[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關辛秋;;當前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育研究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科技論文結論部分的寫法[J];航天標準化;2011年02期

5 王瓊;;《翻譯自我:在語言與文學之間的體驗和身份》介紹[J];大家;2011年17期

6 達哇才讓;;略談《水滸全傳》藏譯本之翻譯技巧[J];民族翻譯;2009年02期

7 翁鳳翔;翁靜樂;;商務翻譯學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8 楊曉靜;;音、語、點三符全譯轉換說[J];學習與探索;2011年04期

9 李小霞;;論跨文化視角下的翻譯文化觀[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10 鐘江華;陳立中;;張家界白族聚集區(qū)“民家腔”的語音特點[J];民族論壇;2011年1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浙江大學 施旭;究竟什么是“話語”和“話語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8年

2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 邵則遂;淺談?chuàng)P雄方言研究后繼乏人的原因[N];光明日報;2007年

3 北京大學 陳汝東;話語學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通訊員 王樹豐 記者 徐華;中國話語語言學研究會成立[N];河北日報;2006年

5 黃湖濱;撥亂反正復興“文章學”[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侯曉斌;“首屆漢語語匯學學術研討會”在并召開[N];山西日報;2007年

7 江獲;數(shù)據(jù)庫是語言學家的重要工具[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8 張衛(wèi)國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語言經濟學研究所;語言經濟學三大命題:人力資本、公共產品和制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黃忠廉 焦鵬帥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翻譯科學研究所;四川大學外語學院;建構翻譯地理學新學科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10 尹洪波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賦予語言學一級學科地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曉路;沉浸式項目中的漢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楊春雷;HPSG理論中“自己”和量化名詞短語的語用解釋的約束條件體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3 李艷紅;《漢書》單音節(jié)形容詞同義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4 唐善生;話語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胡曉華;郭璞注釋語言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曹躍香;現(xiàn)代漢語“V+子/兒/頭”結構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魯六;《荀子》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樸珉秀;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前、后、上、下”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9 張曉明;春秋戰(zhàn)國金文字體演變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徐山;《潛夫論》詞語考釋[D];上海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凌鳳;社會語言學基本理論問題審視[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2 張冰枝;中德模糊語言應用的對比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 張麗萍;基于回聲提述理論的漢語言語反語的語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4 蘇明明;關于肯否兩用程度副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銀山;《蒙文詮釋》中的有關蒙古語言學名詞術語及名稱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6 劉月娜;夸張辭格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7 王娟;描寫譯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對Toury描寫譯學框架的再思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8 李治平;漢語會話結構及轉換機制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9 韓璐;《俚語證古》及其民俗語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小霞;意識形態(tài)與詩學對文學翻譯選材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7249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7249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064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