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中國翻譯研究中的“轉向”

發(fā)布時間:2018-03-18 18:42

  本文選題:中國翻譯研究 切入點:語言學轉向 出處:《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國翻譯研究中出現(xiàn)過兩次顯著的轉向: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語言學轉向,及始于20世紀末的文化轉向。語言學轉向順應了中國翻譯研究"學科化"與"科學化"的需求,是對傳統(tǒng)翻譯研究經驗性、零散性不足的克服;文化轉向順應了中國翻譯研究"跨學科"與"拓展"的需求,是對語言學派翻譯研究微觀性、靜態(tài)性局限的超越。語言學轉向的實質是學科化,文化轉向的實質是學科融合,二者都是中國翻譯研究在不同階段所必需經歷的過程。
[Abstract]:There have been two significant turn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 linguistic turn, which began in 1980s, and the cultural turn, which began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The linguistic turn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subjectivization" and "scientization" in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It is to overcome the lack of experience and fragmentation i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cultural turn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expanding" in 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it is the microcosmic aspec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f linguistic schools. The essence of the linguistic turn is subjectivization, while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al turn is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es, both of which are the necessary processe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作者單位】: 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XYY002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7J005Z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徐方賦;;關于翻譯研究及其各種“轉向”——蒙娜·貝克訪談錄[J];上海翻譯;2009年03期

2 郭著章;中國譯學狀況回顧與反思[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3 包振南;開拓翻譯理論研究的新途徑——介紹卡特福德著《翻譯的語言學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2年03期

4 譚載喜,Eugene A.Nida;論翻譯學的途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年01期

5 張南峰;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譯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娟;翻譯研究中的歷時描寫[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胡學文;論等值翻譯[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3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楚春霞;;解讀蘇珊·巴斯內特的“種子移植”理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劉德軍;陳艷君;;旅游資料語篇特點與英譯策略[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劉芳佳;張景華;;從譯者主體性看多元系統(tǒng)論的局限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鄧燕;;大中華文庫版《浮生六記》翻譯策略解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8 彭燦;;跨文化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9 楊冬冬;;從譯者主體性看嚴復的古雅文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10 盧穎;;典籍翻譯中直譯法策略的選擇——以《圣經》翻譯和佛經翻譯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任東升;;翻譯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譚倩倩;;哲學解釋學觀下的闡釋學翻譯理論——論斯坦納的闡釋學翻譯與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高永欣;;翻譯理論與譯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于海巖;;解析英漢翻譯中源語、目的語的意義聯(lián)想——從互文性角度看翻譯的應對策略[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星頤;;比較文學與翻譯之間的關系芻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6 王洪濤;;從此岸到彼岸的反撥與超越——當代西方翻譯研究學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潔;建構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施佳勝;經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賀顯斌;論權力關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9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龔芬;論戲劇語言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琳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政治語篇中英翻譯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李娟;楊必譯《名利場》中“good”一詞的具體化譯法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唐海蓉;從功能主義理論視角看翻譯碩士專業(yè)學位MTI筆譯教材的編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蔣薇;對外英語文化新聞報道中的解釋性編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陳圓圓;從目的論角度分析《京華煙云》中的文化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曹青;從功能對等角度探討許淵沖的翻譯理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谷嫦欣;英漢臟話翻譯的文化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王冰;《紅樓夢》中茶”相關行為映射譯者風格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張娟超;從翻譯的政治角度來看歸化和異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王姣;從翻譯倫理看《紅樓夢》兩英譯本的翻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訓紅;;心理學文化轉向的哲學元理論探討[J];黑河學刊;2010年11期

2 趙祥云;;西方翻譯研究中的兩大“轉向”和研究范式的嬗變[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曾文雄;;翻譯學“語用學轉向”:“語言學轉向”與“文化轉向”的終結[J];社會科學家;2006年05期

4 尹訓紅;;心理學文化轉向的理論意蘊芻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5 王世媛;;“文化轉向”對我國譯學建設的影響[J];青年文學家;2010年14期

6 王恩科;;“文化轉向”:視角轉換還是視角拓展[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7 周兵;;新文化史與歷史學的“文化轉向”[J];江海學刊;2007年04期

8 陳小鶯;;試析文化翻譯與翻譯現(xiàn)代化[J];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9 賈延玲;;翻譯學“文化轉向”與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探索;2011年03期

10 李富周;;奧斯汀言語行為理論的哲學背景[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翟清永;;中國翻譯研究的借鑒與創(chuàng)造[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汪美芳;;關于?碌臋嗔φ撛谥袊g研究中的應用之思考[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國山;;第三次語言學轉向?——評杰羅德·卡茨的意義形而上學[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孫雅杰;;無理性的游戲——論《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的反邏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蕾蕾;;翻譯《文化地理學手冊》,理解地理思想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陳玉林;;“使用”問題研究——技術史的一種文化轉向[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7 王洪濤;;“社會翻譯學”的名與實——兼論翻譯學“文化轉向”的未來發(fā)展趨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王裕寧;;關系邏輯的哲學意義[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9 楊山青;;文化的焦點,后現(xiàn)代的視角:2000年以來我國異化和歸化研究綜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王淑娟;宋廣文;張建新;;佛教的般若思想對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的啟示[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代迅;文化轉向與中心消解[N];中華讀書報;2005年

2 麻天祥;闡釋與哲學的語言學轉向[N];學習時報;2001年

3 葛守義;五寨縣由“送”文化轉向“種”文化[N];忻州日報;2008年

4 記者  朱章安 通訊員  王永華 徐德榮;衡陽由“送”文化轉向“種”文化[N];湖南日報;2006年

5 周寧;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給心理學的啟示[N];光明日報;2004年

6 上海社會科學院 馬馳;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轉向[N];社會科學報;2004年

7 江曉原;“科普”作品呈現(xiàn)文化轉向[N];人民日報;2010年

8 榮躍明;當代文學的“文化轉向”[N];文匯報;2006年

9 彭亞非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圖像社會或視覺文化時代:文化轉向及其理論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上外高級翻譯學院翻譯研究所 謝天振;文化轉向:當代西方翻譯研究新走向[N];社會科學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安博;歸化與異化:中國文學翻譯研究的百年流變[D];蘇州大學;2007年

2 周兵;當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陶麗霞;文化觀與翻譯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肖莉;語言學轉向背景下的小說敘述語言變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喬文娟;科學哲學視野中的中醫(yī)形象[D];南開大學;2009年

6 孫盛濤;政治與美學的變奏[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彭利元;論語境化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吳鵬;晚明士人生活中的書法世界[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9 李磊榮;論民族文化的可譯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10 鄭葳;教育心理學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亞倪;論戲劇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2 曹鑫;從文化轉向角度論習語翻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3 徐瑋;跨文化翻譯[D];天津理工大學;2007年

4 潘羽輝;轉向哪兒?[D];河南大學;2006年

5 尹訓紅;心理學文化轉向的理論意蘊[D];吉林大學;2007年

6 陳習芝;翻譯中歸化、異化之時代內涵的實證分析[D];安徽大學;2004年

7 王曉慧;英漢互譯中的文化缺損及補償[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8 明明;論“兩個轉向”對翻譯與文化研究的價值和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林玉華;從目的論看旅游資料漢譯英[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焦文超;意識形態(tài)與翻譯[D];山東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3082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63082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183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