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晉李軌音切看切韻音系里的重紐現(xiàn)象
本文關鍵詞: 李軌 重紐 三等韻 四等韻 出處:《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東晉時期經師李軌的語音系統(tǒng)中,《切韻》音系中的重紐四等和重紐三等界限分明,是兩個不同的韻類。重四和重三除了在本類中自切外,還分別與四等韻和純三等韻互切,這是當時洛下(洛陽)音的特點。而顏之推時代的金陵音則重四與重三不分。切韻音系的八個韻系中的重紐則是洛下音與金陵音的一種折合。
[Abstract]:In the phonetic system of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the fourth class and the third class in the phonetics system are distinct, and they are two different rhyme classes. In addition to self-cutting in this category, the heavy four and the heavy three are intersected with the fourth rhyme and the pure third class, respectively. Thi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uoxia (Luoyang) sound at that time, while the Jinling sound of Yan Zhi-tui era is the same as the Jinling sound, and the Jinling tone is a kind of combination of Luoxia sound and Jinling sound in the eight rhyme systems of the cut rhyme system.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文學院;徐州工程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基金】:201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0CYY025)
【分類號】:H1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合林;;五、七言詩體與漢樂府之關系[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儲泰松;唐五代關中詩人律詩失律現(xiàn)象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黃易青;論上古侯宵幽的元音及侵冬談的陰聲——兼論冬部尾輔音的變化及其在上古音系中的地位演變[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4 黃易青;;從宋跋本王仁f+《刊謬補缺切韻》看唇音字的開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吳繼紅;;重讀《中國音韻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0年04期
6 黎新第;;近代漢語聲母全濁清化研究述評[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周文德;讀《廣韻》人聲卷[J];重慶師專學報;1998年04期
8 羅江文;談兩周金文合韻的性質──兼及上古“楚音”[J];楚雄師專學報;1999年04期
9 張偉芳;;常州方言匣母的讀音類型與歷史演變[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02期
10 丁治民;;敦煌殘卷《箋注本切韻》所引《說文》反切考[J];敦煌研究;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傲生;《切韻》的音韻格局[D];浙江大學;2008年
2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擬[D];南開大學;2010年
4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紀越南漢字音(A類)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5 蘆蘭花;湟水流域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越川;四川西南官話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趙翠陽;慧琳《一切經音義》韻類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宋兆祥;中上古漢朝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9 郭麗;湖北西南官話音韻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10 張亞蓉;《說文解字》的諧聲關系與上古音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至群;隋唐宋語音規(guī)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2 杜冬梅;《中國音韻學研究·古音字類表》所用反切考[D];溫州大學;2011年
3 謝建娘;王植《韻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蔡曉娟;《洪武正韻》多音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康平;宋代溫州籍文士詩文用韻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6 張麗珍;方山方言語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焦甜甜;四川、兩湖、江西地區(qū)唐五代詩歌用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蔡麗華;《音韻日月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潘新玲;《篆隸萬象名義》音系與《廣韻》音系的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周丹丹;《切韻考》切語偶疏和借用條例之辨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琳;傅亞庶;;論《小爾雅》與《孔叢子》的關系[J];古代文明;2011年03期
2 秦淑華;;《玉篇直音》的語音系統(tǒng)[J];漢字文化;2011年04期
3 陳瑤;;現(xiàn)代漢語方言開口一等韻字讀齊齒呼現(xiàn)象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翠陽;慧琳《一切經音義》韻類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馬君花;《資治通鑒音注》音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陳瑤;徽州方言音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吳錘;《釋名》聲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秀芹;中古重紐類型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6 岳利民;《}摰鋺宋摹芬艫囊,
本文編號:1526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2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