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漢語的若干顯赫范疇:語言庫藏類型學視角

發(fā)布時間:2018-02-22 07:26

  本文關鍵詞: 語言庫藏類型學 顯赫范疇 動詞顯赫 連動句 主次復句 話題結構 出處:《世界漢語教學》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以語言庫藏類型學為框架,探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及部分方言中的若干顯赫范疇。首先給出了顯赫范疇的定義及其5個關鍵點,然后據此考察漢語的顯赫范疇。本文通過句法論證和跨語言比較,說明詞類中的動詞、量詞,短語中的連動結構,復句中的主次復句,由語用成分語法化而來的話題結構等語類都可以歸入漢語的顯赫范疇。通過分析這些范疇的用法可以發(fā)現(xiàn),顯赫范疇不但本身語法化程度高、句法功能強、使用頻率高,而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除了用于該范疇本身的原型功能之外,都被用來表達其他相鄰的甚至有一定距離的語義語用范疇,即擴展范疇或邊緣范疇,這些擴展或邊緣范疇在很多其他語言里甚至大部分語言里是由屬于其他范疇的語法手段來表達的。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minent categories in Putonghua and some dialects of modern Chines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anguage library typology. 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prominent category and its five key points are given.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verbs, quantifiers, phrases in the parts of speech,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mplex sentences in the complex sentences, by syntactic argumentation and cross-language comparison. By analyzing the usage of these categories, we can find that prominent categories not only have high grammaticalization, but also have strong syntactic function and high frequency of use. In addition, they are used to express other adjacent and even distant semantic pragmatic categories, that is, extended category or marginal category, in addition to the prototype function of the category itself. These extended or marginal categories are expressed in many other languages, even in most languages by grammatical devices belonging to other categories.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基金】:中國社科院重點課題“語言庫藏類型學”的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高名凱;;漢語語法研究中的詞類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1963年01期

2 劉丹青;;語言庫藏類型學構想[J];當代語言學;2011年04期

3 劉丹青;;漢語是一種動詞型語言——試說動詞型語言和名詞型語言的類型差異[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1期

4 劉丹青;語義優(yōu)先還是語用優(yōu)先──漢語語法學體系建設斷想[J];語文研究;1995年02期

5 祖生利;;元代白話碑文中助詞的特殊用法[J];中國語文;2002年05期

6 劉丹青;;漢語名詞性短語的句法類型特征[J];中國語文;2008年01期

7 劉丹青;;“有”字領有句的語義傾向和信息結構[J];中國語文;2011年02期

8 沈家煊;;我看漢語的詞類[J];語言科學;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顏力濤;姚海萍;謝曉明;謝靜;;幾類特殊位置上的有被字標志的被動小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2 林忠;;釋“天人合一”與語法之“意合”[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期

3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凡是”的語用特征及認知解釋[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4 傅滿義;;現(xiàn)代漢語定中語序的理據分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黃瓚輝;石定栩;;“都”字關系結構中中心語的寬域解讀及相關問題[J];當代語言學;2011年04期

6 劉宇紅;;漢語名物化困境的根源與解決辦法[J];外國語言文學;2011年04期

7 張恒君;;“連續(xù)”詞性辨析[J];辭書研究;2011年06期

8 趙鳴;方環(huán)海;;隱在的語法加工:漢語句法與語義加工機制新探[J];國際漢語學報;2011年02期

9 王峰;劉雪芹;;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以《木蘭辭》譯文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吳中偉;主述結構和關聯(lián)副詞的句法位置[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玉婷;;現(xiàn)代漢語受事主語句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勁榮;;內涵、外延與漢語修飾成分的標記隱現(xiàn)[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3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宛新政;現(xiàn)代漢語致使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3 許國萍;現(xiàn)代漢語差比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齊春紅;現(xiàn)代漢語語氣副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崢琳;現(xiàn)代漢語述結式的不對稱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費惠彬;漢日話題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鹿榮;現(xiàn)代漢語供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周建姣;東漢磚文虛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張占山;語義角色視角下的謂詞同義詞辨析[D];廈門大學;2006年

10 任曉彤;元雜劇語氣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峗;中韓“關系小句+關系化標記+NP”結構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彩利;“N的V”的構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江苗;馬山壯語“形容詞+NP”結構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敏;“的字結構”與“の字結構”的異同考察[D];南昌大學;2010年

6 鐘鳴;漢英事件名詞比較[D];南昌大學;2010年

7 曹保平;母語教學語法的定位[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8 劉麗萍;先設、焦點和否定的轄域歧義[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9 李凌;語法的“三個平面”對漢語句子認知加工的影響[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10 錢益軍;兒童語言中的語氣詞[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浩一;概念結構與非自主性語法:漢語語法概念系統(tǒng)初探[J];當代語言學;2002年01期

2 吳長安;;“這本書的出版”與向心結構理論難題[J];當代語言學;2006年03期

3 唐正大;;關系化對象與關系從句的位置——基于真實語料和類型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7年02期

4 王艾錄;義句與音句[J];漢語學習;1991年04期

5 特圖克;;蒙古語的狀態(tài)詞[J];民族語文;1980年01期

6 游汝杰;;論臺語量詞在漢語南方方言中的底層遺存[J];民族語文;1982年02期

7 照那斯圖;道布;;天寶宮八思巴字蒙古語圣旨碑[J];民族語文;1984年06期

8 那順烏日圖;;中世紀蒙古語a-、bü-及其演變[J];民族語文;1990年04期

9 沈家煊;;關于詞法類型和句法類型[J];民族語文;2006年06期

10 照那斯圖,,胡海帆;林縣寶嚴寺兩道八思巴字蒙古語圣旨[J];民族語文;199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冬梅;現(xiàn)代漢語動名互轉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爽;;《兒女英雄傳》動詞重疊的句法功能[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3期

2 代正利;;論漢英描述功能句的翻譯[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邢紅兵;張旺熹;;現(xiàn)代漢語語法項目的標注及統(tǒng)計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吳華英;;仙游話動詞的體和貌淺探[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朱文獻;擴句、縮句教學中的一個誤區(qū)[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洪淼;現(xiàn)代漢語連動結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鳳蘭;現(xiàn)代漢語目的范疇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3 吳梅;俄漢語句子中過渡現(xiàn)象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4 胡建剛;復謂結構和漢語動態(tài)語義格的句法實現(xiàn)[D];暨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梅;現(xiàn)代漢語連動句和緊縮句的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孫曉華;現(xiàn)代漢語連動句及其習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潘磊磊;現(xiàn)代漢語“V1+N+V2”共賓連動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國慶;動態(tài)助詞“了_1”的時體特點考察[D];吉林大學;2004年

5 矯紅紅;韓國語引用句與漢語引用句的對比[D];延邊大學;2007年

6 孫宜春;“NP+V-起來+AP(VP)”句式考察[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靜;朝鮮時代漢語會話課本常見句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劉瀟蔚;語言點解釋與漢語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王贏君;廣西灌陽話的持續(xù)體標記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余華;趨向義“V起來”入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238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238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fa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