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研究在中國——記“第八屆中西語言哲學夏日書院”
本文關(guān)鍵詞:維特根斯坦研究在中國——記“第八屆中西語言哲學夏日書院” 出處:《外語學刊》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維特根斯坦 圖畫論 用法論 游戲論 后現(xiàn)代
【摘要】: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著名的語言哲學家,他前、后期的圖畫論和用法論等思想不僅是西方語言哲學中理想語言學派和日常語言學派的基石,也直接影響了語言學的進程。特別是其游戲論和家族相似性思想對后現(xiàn)代哲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也是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的最主要來源之一。第八屆夏哲院順應(yīng)了這一人文學術(shù)發(fā)展潮流,及時組織了國內(nèi)8位哲學界和語言學界著名學者,主要從6個方面對維特根斯坦的學術(shù)思想進行了深入闡發(fā),基本代表了當前國內(nèi)該領(lǐng)域的研究現(xiàn)狀,在國內(nèi)學界產(chǎn)生了較好的影響。本文在此基礎(chǔ)上做一概述,同時發(fā)表了個人的點滴感想。
[Abstract]:In 20th century, Wittgenstein was a famous language philosopher. His former and later ideas such as picture theory and usage theory are not only the cornerstone of ideal linguistics school and everyday language school in western language philosophy. It also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linguistics, especially its theory of game and the thought of family similarity,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postmodern philosophy.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of experiential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8th Xia Zhe Academy conformed to this trend of humanistic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organized 8 famous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and linguistics in China in time. Mainly from six aspects of Wittgenstein's academic thought in-depth analysis, the basic representative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is field, in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a better impact. At the same time published personal thoughts.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夏日書院(以下簡稱“夏哲院”)已成為中西語言哲學研究會的一項品牌性活動,每年暑期用約10天時間集中精講或精讀西方語言哲學的某個名人或某本代表作,每位講課人“自背干糧、自帶行李”,免費為學員授課。每年約有來自全國各高校的教師和研究生100人,至今已舉辦8屆。這項由錢冠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季國清;語言研究的后現(xiàn)代化迫在眉睫[J];外語學刊;199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艷龍;;從話語分析與社會心理學看后現(xiàn)代心理語言學[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2 郝帥;;A Study on the Iconicity of English Language[J];海外英語;2011年12期
3 秦緒華;;現(xiàn)代圖式理論對英語詞匯聯(lián)想記憶新啟[J];教師;2009年06期
4 于鑫;后現(xiàn)代主義背景下的語言符號研究——讀福柯的《詞與物》有感[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宋珍;;試論“后現(xiàn)代語言學”時代的語言學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6 趙國棟;;論“語言信息單位”[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楊卿;;德里達語言哲學思想淵源簡論[J];理論月刊;2009年08期
8 甘蒞豪;;流行語分析:從邏各斯中心主義到后現(xiàn)代去中心化[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9 何華;;經(jīng)驗的形而上學——麥克道爾的經(jīng)驗論哲學評析[J];科學技術(shù)哲學研究;2014年02期
10 張滿;;維特根斯坦的世界觀和圖像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10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奚穎瑞;從“算術(shù)哲學”到“邏輯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李明;在美學的轉(zhuǎn)捩點上[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佳一;名稱描述理論和歷史因果理論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謝萌;從“不可說”看維特根斯坦前后期意義觀的演變[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李文倩;罪與生活:維特根斯坦美學思想的宗教之維[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史洪飛;論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的超驗形而上學觀[D];黑龍江大學;2006年
5 龔世蓮;從尋求形而上到探究生活形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超;保羅·德曼的修辭語言觀及其修辭閱讀策略[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謝群;前期維特根斯坦“語言批判”理論的形成[D];黑龍江大學;2009年
8 李健;論翻譯的不確定性[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9 高慧;論維特根斯坦圖像論思想[D];遼寧大學;2012年
10 王保成;布魯爾和林奇關(guān)于維氏“遵從規(guī)則”的爭論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顏利;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語言哲學述評[J];學海;2002年02期
2 袁影;;論語言哲學知識的猜測與反駁[J];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06期
3 倪梁康;;論偽善:一個語言哲學的和現(xiàn)象學的分析[J];哲學研究;2006年07期
4 ;第三屆中西語言哲學國際研討會及征文通知[J];外語學刊;2009年01期
5 ;第三屆中西語言哲學國際研討會征文通知[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03期
6 唐玉環(huán);羅昕如;;先秦語言哲學的語言價值觀及其影響[J];求索;2009年03期
7 霍永壽;;“首屆中西語言哲學高層論壇”述要[J];現(xiàn)代外語;2011年02期
8 李洪儒;;中國語言哲學的發(fā)展之路——語言哲學理論建構(gòu)之一[J];外語學刊;2011年06期
9 ;第四屆中西語言哲學國際研討會征文通知[J];外語學刊;2012年03期
10 ;第四屆中西語言哲學國際研討會會訊[J];當代外語研究;2012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建華;李文偉;卞琴;沈自尹;;語言哲學揭示中醫(yī)概念分析的邏輯框架:以對“腎精”分析為例[A];第三屆江浙滬中西醫(yī)結(jié)合高峰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2 歐陽燕;;翻譯研究的語言哲學途徑[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趙奎英;;道言悖反與審美超越——道家語言哲學及其美學意義新探[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4 王寅;;再論索緒爾與語言哲學[A];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研究——第二屆中西語言哲學高層論壇暨紀念索緒爾逝世100周年論文集[C];2013年
5 趙奎英;;“道不可言”與“境生象外”——莊子語言哲學及其對意境論的影響[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6 錢冠連;;論索氏語言哲學——初探《普通語言學手稿》[A];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研究——第二屆中西語言哲學高層論壇暨紀念索緒爾逝世100周年論文集[C];2013年
7 錢冠連;;(西)語言哲學是語言研究的營養(yǎng)缽(英文)[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江怡;;近十年英美語言哲學研究最新進展[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原衛(wèi)國;;警惕索緒爾理論中的西方中心主義傾向—中英文所指與能指的差異研究[A];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研究——第二屆中西語言哲學高層論壇暨紀念索緒爾逝世100周年論文集[C];2013年
10 蔡曙山;;20世紀語言哲學和語言邏輯的發(fā)展[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邢福義;語言哲學與文化土壤[N];光明日報;2014年
2 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黑龍江大學研究生院 劉鳳影;先秦語言哲學主流可分三派[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江怡;語言與心靈:仲伯難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王立志;結(jié)構(gòu)、符號與意義[N];光明日報;2008年
5 蔡曙山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人類心智探秘的哲學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江怡;語言哲學與語言學難分難解[N];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袁立莉 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學院;宇宙本體論構(gòu)成 魏晉語言哲學的理論基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文原;開拓語言詩學新視域[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9年
9 黑龍江大學應(yīng)用外語學院 汪志濤 黑龍江大學教育學院 孟維杰;從“無身”到“具身”:認知科學的語言哲學演繹軌跡[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潘慶玉;語言哲學視閾中的語文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孫小龍;規(guī)范、推論與社會實踐[D];南京大學;2011年
3 劉高岑;語言、心智與世界[D];山西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連影;俄國語言哲學形式主義流派的形成和發(fā)展[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2 房小娜;語言哲學視域下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錢雪萍;《語言哲學入門》翻譯報告[D];山西大學;2013年
4 郝麗;洛克的語言哲學述評[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5 趙力;論馬克思主義語言觀[D];黑龍江大學;2012年
6 戈秀蘭;情態(tài)范疇的多維度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龔世蓮;從尋求形而上到探究生活形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馮超;語言哲學觀照下《詩經(jīng)》譯本的對比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9 信傳艷;A.A.波捷布尼亞的語言觀[D];吉林大學;2008年
10 孫作光;評價視域中的歇后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58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358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