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近三十年來漢語復句關聯(lián)標記研究的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17-12-24 17:29

  本文關鍵詞:近三十年來漢語復句關聯(lián)標記研究的發(fā)展 出處:《漢語學習》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復句 關聯(lián)標記 發(fā)展變化 問題與展望


【摘要】:漢語復句關聯(lián)標記的研究,在改革開放之后的30年來有了巨大的發(fā)展變化,具體表現在:研究的范圍和視野更廣,從現代漢語擴展到方言和古代漢語甚至其他語言;研究的方法和理論更新,從傳統(tǒng)的描寫研究發(fā)展到認知功能解釋;研究的角度更多,從純語言學的研究發(fā)展到與計算機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等。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5批面上一等資助”(項目編號:2014M55012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漢語方言復句關聯(lián)標記模式的類型學研究”(項目編號:09YJA740044)資助
【分類號】: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關聯(lián)詞語作為反映復句內部關系的標志,在復句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因此歷來受到研究者的重視。上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漢語復句關聯(lián)標記得到了較多研究,尤其在那場關于復句的大討論前后。自80年代以來,對關聯(lián)標記的研究取得了更大的進展,描寫更加細致深入,研究的角度更加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剛;連詞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要略[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汪維輝;“所以”完全變成連詞的時代[J];古漢語研究;2002年02期

3 朱曉農;復句重分類——意義形式化的初次嘗試[J];漢語學習;1989年06期

4 李晉霞;劉云;;復句類型的演變[J];漢語學習;2007年02期

5 李漢威;簡論劃分漢語單句復句的標準[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6 張建;;偏正復句的關聯(lián)標記模式與蘊涵共性——基于中國境內語言的統(tǒng)計與分析[J];蘭州學刊;2011年04期

7 馬清華;并列連詞的語法化軌跡及其普遍性[J];民族語文;2003年01期

8 王春輝;;復句研究的國內范式與國際范式[J];漢語學習;2014年03期

9 邢福義;;漢語復句與單句的對立和糾結[J];世界漢語教學;1993年01期

10 鄭貴友;;關聯(lián)詞“再說”及其篇章功能[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余敏;韓國留學生現代漢語復句習得及選擇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華;;徐杰《生成語法的“語類”與傳統(tǒng)語法的“詞類”比較研究》述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2 王巖;;先秦時期表結果“所以”的虛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3 周剛;連詞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要略[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4 何繼軍;;《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張德歲;;“V+Num+是+Num”構式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祁慶倩;;現代漢語心理動詞的內部時間結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對象的數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9 汪紅艷;開啟之功 創(chuàng)新之力——略論漢語語法學的草創(chuàng)與革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10 李國慶;現代漢語的“不是P,也是Q”復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2 張思潔;;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瑤;;“給予”義動詞兼表“施受”的動因研究——以徽語祁門話的“分”為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吳姍姍;;《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音系研究[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譚學純;;辭格生成與理解:語義·語篇·結構[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陳勤;;古田平湖話與福州話基本詞語比較[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杜衡;李林霞;;技術特征團和外延比較法——對修改超范圍的判斷方法小議[A];專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8 龔千炎;;現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9 靳光瑾;郭曙綸;肖航;章云帆;;語料庫加工中的規(guī)范問題——談《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詞類標記集規(guī)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10 鐘明榮;謝雙園;;古今介詞類型之比較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8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桂陽;現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石娜;從形合意合角度比較《傲慢與偏見》兩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友學;句首介詞“在”的隱現及其對外漢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陶勝妃;現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晶晶;《孟子》的介詞“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姜丹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崔顯麗;《清平山堂話本》連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焦陽;現代漢語類詞綴“壇”、“界”、“圈”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啟濤;;對上古漢語“NP+為+NP”句型中“為”字的再認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2 陸儉明;漢語中表示主從關系的連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3 羅青松;外國人漢語學習過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4 Joseph H.Greenberg;陸丙甫;陸致極;;某些主要跟語序有關的語法普遍現象[J];國外語言學;1984年02期

5 S.C.Levinson;沈家煊;;語用學論題之三:言語行為[J];國外語言學;1986年04期

6 顧曰國;John Searle的言語行為理論:評判與借鑒[J];國外語言學;1994年03期

7 孫朝奮;《虛化論》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4年04期

8 劉丹青;語法調查與研究中的從屬小句問題[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9 唐正大;;關系化對象與關系從句的位置——基于真實語料和類型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7年02期

10 王春輝;;也論條件小句是話題[J];當代語言學;2012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佳;印尼留學生11類有標轉折復句習得順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靜;外國留學生“把字句”偏誤分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謙功;外國學生漢語讓步式復句習得研究及教學新思路[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4 林勇明;泰國學生漢語定語順序的偏誤分析及其習得順序[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5 林載浩;韓國學生習得“把”字句情況的考察及偏誤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6 肖小平;越南留學生漢語比較句偏誤分析及習得順序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孫嫻;初級階段對外漢語教材習題設置的考察與思考[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張紅欣;外國留學生疑問句系統(tǒng)習得順序的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于芳芳;現代漢語中動句及其習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武寧;韓國留學生“把”字句習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振云,許淑蓮,孫長華,吳志平,李娟,李川云;高齡老人的認知功能和心理健康[J];中國人口科學;2001年S1期

2 張銀玲,皇甫恩;腦認知功能及其哲學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2002年03期

3 李詩平;隱喻的結構類型與認知功能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4 李德明,陳天勇,李貴蕓,劉昌;老年人才資源開發(fā)的心理學依據[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年08期

5 陳立成,蘇麗惠,樊春艷;“簡易智能狀態(tài)檢查”量表在保定市正常老年人群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4年11期

6 郎曼;論科技語言中隱喻的認知功能——以科技德語中的隱喻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7 徐國珍;仿擬行為的認知功能及認知策略[J];修辭學習;2005年05期

8 曾慶敏;從認知角度看隱喻和轉喻的功能差異[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9 叢麗;;隱喻的文化認知功能與外語教學[J];理論界;2006年02期

10 杜亞靜;;從隱喻的認知角度看其運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偉;傅建明;顧旭東;姚云海;金敏敏;李巖;;頭皮針刺結合認知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會議指南[C];2010年

2 劉可智;梁雪梅;于魯璐;王嵐;宋美;許順江;安翠霞;王學義;;河北省老年人認知功能與睡眠障礙的相關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心理咨詢師大會論文集[C];2011年

3 溫志波;舒斯云;包新民;吳永明;;邊緣區(qū)損傷與認知功能下降的關系初探(附20例報告)[A];首屆全國功能神經影像學和神經信息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張麗華;陳立榮;胡德強;馮梅梅;;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認知功能與事件相關電位P_(300)的相關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5 皇紅霞;;老年人高血壓與認知功能相關性研究[A];第10次全國精神病學術交流會暨《中國民康醫(yī)學》創(chuàng)刊20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8年

6 聞吾森;趙妙林;單才華;鄭秋娟;王文香;徐云峰;;蕭山區(qū)百歲老人認知功能與血壓等生理指標的關系[A];2008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災后心理救援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陳策;高成閣;馬現倉;楊小波;王崴;李雅妹;李強;亢萬虎;;女性抑郁癥認知功能及臨床特點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王偉;傅建明;金敏敏;;頭皮針刺結合認知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觀察[A];2011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康復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9 湯晨東;沈小燕;陳靜;;MECT治療中不同運動發(fā)作時間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顧愛明;郭如雅;付偉達;干正琦;;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認知功能及腦誘發(fā)電位研究[A];2009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唐聞佳;缺覺易損傷孩子認知功能[N];文匯報;2011年

2 嚴毅梅 譯;成年人補充抗氧化劑有益認知功能[N];中國食品報;2011年

3 鄭莉麗;卒中后癡呆易誤診[N];健康報;2005年

4 張超群;范曉莉;認知功能與腦結構測量有相關性[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5 ;揭示大腦奧秘[N];科技日報;2003年

6 ;針刺并藥物治療可有效恢復老年血管性癡呆認知功能[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7 老添;動脈支架植入可改善中風患者認知功能[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8 白冰;德肯定膽堿酯酶抑制劑對AD的療效[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9 韓少功;“扁平世界”呼喚精神高度[N];人民日報;2010年

10 莊愉;鈣通道阻滯劑可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力杰;抑郁癥及其認知功能的事件相關電位、腦形態(tài)學及功能影像學的時空模式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呂曉明;依達拉奉對心臟手術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2年

3 田首元;靜脈麻醉藥對老齡大鼠認知功能的影響及海馬的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常曉慧;組分中藥金智達對認知功能的改善及其相關機制的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郭軍紅;海馬微血管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的表達與認知功能相關性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6 吳東宇;腦電非線性分析在認知功能研究和麻醉深度監(jiān)測中的應用[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7 譚立文;分裂癥一級親屬認知功能、陰性癥狀及5-HT濃度和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8 樊雙義;連續(xù)作業(yè)與睡眠剝奪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9 占世坤;立體定向外科手術對難治性強迫癥認知功能的影響及干預措施[D];山東大學;2012年

10 林志誠;基于靜息態(tài)功能核磁共振探討卒中后認知障礙以及針刺百會改善卒中后認知功能的機制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莉;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的相關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4年

2 陸月華;試構領屬小句的認知功能模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剛;精神分裂癥病人IVA持續(xù)操作測試的對照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李斌;強迫癥認知功能的家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劉先鳳;從認知角度看英文廣告中的隱喻[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6 吳庭書;苯巴比妥治療對學齡期癲癇患兒認知功能的影響及相關因素分析[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7 金鑫;老年高血壓患者認知功能與微量白蛋白尿的關系[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李麗萍;術后疼痛與老年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關系[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9 張香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及認知功能的相關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秦云;輕、中度缺氧條件下亮度對比度及聲強對腦認知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

本文編號:13293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3293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01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