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用語超常搭配的表象與本質
本文關鍵詞:慣用語超常搭配的表象與本質
更多相關文章: 慣用語 超常搭配 結構特征 語義特征 影響因素
【摘要】:"喝西北風"是慣用語超常搭配中的一種,它在結構上是合理的,是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但在語義上是不符合邏輯關系的。其生成和發(fā)展的原因主要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1)歷史因素;(2)心理因素;(3)聯(lián)想因素。通過對"喝西北風"的分析,探討慣用語超常搭配的表象特征及內涵本質。
【作者單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分類號】:H136.4
【正文快照】: 1.引言慣用語是語言中現(xiàn)成的詞匯單位,客觀地存在于語言體系之中,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慣用語具有生動的形象性和特有的表現(xiàn)力,它詼諧幽默,通俗簡潔,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被廣泛使用。然而,在慣用語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不符合邏輯關系的超常搭配,如:“喝西北風”、“吃食堂”、“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曉;;被字句謂語動詞的語義特征[J];長江學術;2006年02期
2 高山;譚紅;;論“吃了一+‘量詞’+骨頭”結構中動詞與后接名詞的語義關系[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3 華瀅;;形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形容詞的選擇關系[J];語文學刊;2009年19期
4 陳金香;;程度副詞語義、句法、語用研究[J];集寧師專學報;2009年03期
5 施春宏;;名詞的描述性語義特征與副名組合的可能性[J];中國語文;2001年03期
6 劉順;語法和詞匯關系的共時與歷時透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周艷;;重慶方言動詞重疊式的語義條件考察及語義特征[J];文教資料;2006年05期
8 戚東華;;現(xiàn)代漢語副詞修飾名詞現(xiàn)象的類型界定與差異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麻昌貴;;“臺上坐著主席團”的語義特征分析獻疑[J];銅仁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王潔;;表量級遞推的“N中的N”[J];廣西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源;黃良喜;;再探討漢語實詞的句法類別不定——從詞類原型的語義特征出發(fā)[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2 謝英;;關于“NP+不+X+誰+X”句式[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04年
3 沙潤霞;;從雙賓動詞的語義特征和雙賓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類“動賓結構+賓語”句式[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畢玉德;程蘭濤;;韓國語動詞語義分類樹的推導[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許小星;亢世勇;;補語語義指向的制約因素[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6 蘇嵐;;四種隱喻意義結構下的隱喻翻譯[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7 付麗;;說“觸電”[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劉楚群;;論現(xiàn)代漢語中非典型連動句式“V起來+AP”[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殷國光;華建光;;《莊子》動詞配價研究[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10 呂f^;;“把”字句的一種特殊隱含意義[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邢福義;“救火”一詞說古道今[N];光明日報;2007年
2 吳娟娟 山西財經(jīng)大學華商學院;留學生與本族人漢語程度副詞使用情況淺析[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3 屈哨兵 廣州大學人文學院;一樹新花,四面觀勝[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梅;阿美語動詞的語義特征及結構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石德富;臺灣卑南語構詞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3 樊中元;現(xiàn)代漢語一名多量現(xiàn)象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羅思明;英漢動結式的認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張景霓;毛南語動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顏紅菊;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語義結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8 陳楚芬;面向泰國漢語教學的現(xiàn)代漢語“了”的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文雅麗;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10 劉文正;《太平經(jīng)》動詞及相關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淑艷;現(xiàn)代漢語存在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2 屈正林;現(xiàn)代漢語的狀補可換位成分[D];南昌大學;2005年
3 王淑良;安化羊角塘方言被動句的句法[D];湖南大學;2006年
4 王璐;二十一世紀英漢新詞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向檸;湖南武岡方言被動句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曾曉進;固定結構“不一定”的立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過國嬌;《紅樓夢》(前80回)量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惠靜;及物性的典型效應[D];西南大學;2006年
9 李麗;《韓非子》介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冰潔;現(xiàn)代漢語短時時間副詞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382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23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