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狀位形容詞的鑒別
本文關鍵詞:上古漢語狀位形容詞的鑒別
【摘要】:上古漢語形容詞作狀語(狀位形容詞)極易與形容詞作謂語、副詞作狀語相糾纏,研究狀位形容詞,首先要將它和這二者鑒別開來。狀位形容詞與形容詞作謂語的鑒別屬于句法結構問題,可以使用"轉換法"加以區(qū)分:若"NP+Adj+VP"結構能夠轉換成"NP+Adj+而+VP",則結構中的形容詞作謂語,不是狀語;若能轉換成"(NP+)VP+Adj",則是形容詞作狀語。狀位形容詞與副詞作狀語的鑒別屬于詞類辨析問題,主要依靠語義標準,同時輔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一般來講,形容詞進入狀位后,如果在這個位置上有一個意義與它在其他句法位置上的意義相同或變化不大,就說明這個詞在狀位仍然是形容詞或有一部分用法是形容詞,反之便判定它是副詞。
【作者單位】: 北方工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上古漢語狀語研究”(13CYY057)
【分類號】:H141
【正文快照】: “狀位形容詞”指直接充當狀語的形容詞。和印歐語不同,漢語中的形容詞能夠直接充當狀語。自朱德熙(1956)首次對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來,學界有關漢語形容詞的句法功能和語義特征的研究成果豐碩,其中形容詞作狀語的研究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也逐漸增多(劉振平201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振平;;近20年來形容詞作狀語研究述評[J];滁州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李杰群;;“甚”的詞性演變[J];語文研究;1986年02期
3 宋亞云;;上古漢語性質(zhì)形容詞的詞類地位及其鑒別標準[J];中國語文;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虎;;程度副詞“精”的來源和發(fā)展[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2 劉紅妮;;“甚至”的詞匯化與多種功能的形成[J];當代語言學;2012年03期
3 陳練軍;;“貧”與“窮”的歷時更替[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付義琴;;古代漢語“副詞謂語句”商榷[J];古漢語研究;2007年04期
5 陳練軍;;論“豐”的語素化[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王灄玲;朱冠明;;“壞”義詞的語義演變[J];漢語史學報;2012年00期
7 吳茂R[;;中古“VP(A)+甚(極、非常)”的句法語義關系及“甚(極、非常)”的詞性再辨[J];漢語史研究集刊;2013年00期
8 王萬秋;;程度副詞“非!眮碓礈\析[J];文教資料;2009年18期
9 林雪;;《呂氏春秋》中涉及爭議的程度副詞“甚”[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10 彭鳳;易紅;;漢語程度范疇認知分類及語言化過程[J];江漢學術;2013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栗學英;中古漢語副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允敬;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劉紅妮;漢語非句法結構的詞匯化[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4 郭曉紅;《戰(zhàn)國策》形容詞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陳侃;現(xiàn)代漢語高量級程度表達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鳴;漢英事件名詞比較[D];南昌大學;2010年
2 王先云;《韓非子》心理動詞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3 楊靜坤;《齊東野語》副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牛彥慧;《淮南子》形容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華;《老殘游記》程度副詞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宮永利;《論語》心理形容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劉云峰;《國語》副詞語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建萍;近代漢語“尤最”副詞研究述評[D];吉林大學;2008年
9 黃曉偉;魏fI南北朝墓妼,
本文編號:12027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20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