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某些客家方言中古知三章組聲母今讀的音值問題
本文關(guān)鍵詞:粵東某些客家方言中古知三章組聲母今讀的音值問題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粵東客家方言 古知三章組聲母 卷舌音 舌葉音
【摘要】:粵東的大埔、興寧、五華的客家方言中古知三章組聲母的今讀一般被記錄為ts、ts‘、s,有的描寫中還出現(xiàn)了喀i等聲韻組合。作者為此進行了專題的調(diào)查研究,除了傳統(tǒng)的"耳聽口辨"的方法之外,還借助了一些語音實驗的手段。從目前掌握的語音材料來看,這些字除大埔高陂方言的今讀具有明顯的卷舌音性質(zhì),其他的都屬于舌葉音t∫、t∫‘、∫。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還討論了中古音構(gòu)擬中*tsi類音節(jié)的合理性問題。
【作者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中山大學中文系;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
【基金】:香港特區(qū)政府研究資助局優(yōu)配研究金資助項目“漢語方言中古知莊章精組聲母的今讀類型與歷史層次研究”(CUHK451408) 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方言語音與語法” 2010年度廣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客家方言的界定、劃分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10JDXM74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H176
【正文快照】: 粵東大埔、興寧、五華等地的客家方言中,古知三章組聲母與古精莊知二組聲母今讀有別,后者為舌尖前音ts、ts‘、S,基本沒問題,而前者到底是舌尖后音t§、t§‘、g,還是舌葉音呢?袁家驊等(1960/1983)、饒秉才(1994)、魏宇文(1997)、周日健(2002)、羅美珍等(2004)、溫昌衍(200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伯慧;;我看客家方言與《中山客家話研究》[J];學術(shù)研究;2006年07期
2 楊雅文;;提高客家方言播音水平的若干問題探討[J];嘉應(yīng)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3 林清書;;臺灣客家方言教學與研究的經(jīng)驗和啟示[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年06期
4 劉鎮(zhèn)發(fā);;過去130年間客家方言用字的演變[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黃小平;;客家方言——客家族群的維系紐帶及客家人身份的標志[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6 李小華;;客家方言實現(xiàn)體助詞“來”及其探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7 饒秉才;客家方言的分布和主要特點[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89年03期
8 客家方言研討會秘書組;客家方言學術(shù)研討會[J];方言;1994年01期
9 溫漢宏;客家方言的形成究竟在何時[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10 Y;;首屆客家方言學術(shù)研討會召開[J];中國語文;199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百順;葉雪萍;;客家方言詞語源流考[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2 ;海峽兩岸客家方言比較研究[A];海峽兩岸語言及辭書研究[C];2013年
3 侯秋霞;張積家;;客家方言名詞的語法性及對認知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雷彎山;;畬語研究中的邏輯問題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民族地區(qū)建設(shè)實踐研究[C];2008年
5 王曉梅;鄒嘉彥;;馬來西亞柔佛州客家人的語言轉(zhuǎn)用[A];中國社會語言學(2006年第2期)[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金富 曾仕謙 葉志明 鐘興明;研究客方言讓他走上國際講壇[N];梅州日報;2012年
2 葉雪萍;蒔[N];語言文字周報;2012年
3 吳靛初;“老婆討勿著,,壞過吃錯藥”及其他[N];閩西日報;2005年
4 葉雪萍;樵[N];語言文字周報;2012年
5 葉雪萍;客家方言詞語源流考·食[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6 記者 呂曉敢;留住鄉(xiāng)音 保留記憶[N];東莞日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溫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詞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3 謝留文;客家方言的語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張?zhí)?寧化客家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雪萍;客家方言詞語源流考[D];西北大學;2010年
2 蘇俊;論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社會因素[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3 邱前進;廣西賓陽客家方言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4 劉起昆;客家方言詞源考索[D];四川大學;2007年
5 陳輝霞;廣西臨桂小江客家方言島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6 羅舒殳;廣西陸川縣烏石鎮(zhèn)客家方言詞匯與普通話詞匯比較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7 周秋伶;陳村客家方言“開”的語法功能及跨方言比較[D];廣西大學;2014年
8 劉勝利;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9 王建;語言接觸視野下的南康(龍華)客家方言詞匯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芳;廣東五華縣客家方言語法專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725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7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