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民俗語匯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19:28
本文關鍵詞:《金瓶梅》民俗語匯研究
【摘要】:論文以分類、釋義《金瓶梅》中存在的民俗語匯為主要任務。同時,還從民俗語言學的視角出發(fā),分析并闡釋《金瓶梅》中民俗語匯所蘊含的社會習俗慣制與民俗文化等。本文由緒論、正文和結(jié)語三部分組成,緒論部分是《金瓶梅》基本情況概述,包括對《金瓶梅》內(nèi)容、作者、成書年代、版本以及本文的研究意義、研究方法等內(nèi)容的概述;第二章:界定民俗語匯語語源,詳細辨別《金瓶梅》中民俗語匯的語源;第三章:《金瓶梅》民俗語匯的分類及內(nèi)涵,探究民俗語匯的含義,依次做好分門別類的詳細統(tǒng)計;第四章:《金瓶梅》民俗語匯的特點與文化解讀,依據(jù)現(xiàn)有的語料庫,進行對比,分析文中民俗語匯的演變過程及特點,解讀《金瓶梅》民俗語匯承載的民俗文化,從歷史演變的角度看民俗文化的變遷。
【關鍵詞】:《金瓶梅》 民俗語匯 民俗文化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3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1
- 一、《金瓶梅》介紹8-10
- (1)《金瓶梅》內(nèi)容簡介8
- (2)《金瓶梅》作者與成書年代8-9
- (3)《金瓶梅》版本9-10
- 二、研究意義與方法10-11
- (一)研究意義10
- (二)研究方法10-11
- 第二章 《金瓶梅》民俗語源探析11-13
- 一、來源于《金瓶梅》時代世俗社會的民俗語匯11
- 二、來源于《金瓶梅》前代文獻的民俗語匯11-12
- 三、《金瓶梅》來源于宗教信仰的民俗語匯12-13
- 第三章《金瓶梅》民俗語匯分類及內(nèi)涵13-53
- (一)社會生活類民俗語匯13-18
- 1、生產(chǎn)經(jīng)營類13-16
- 2、科舉官場類16-17
- 3、人際交往類17-18
- (二)衣食住行類民俗語匯18-33
- 1、衣飾類18-22
- 2、飲食類22-24
- 3、所處建筑類24-27
- 4、行動工具類27-28
- 5、器物用品類28-33
- (三)精神生活類民俗語匯33-41
- 1、宗教信仰迷信活動類33-34
- 2、婚喪嫁娶儀式類34-39
- 3、歲時節(jié)令類39
- 4、民間娛樂39-41
- (四)稱謂類民俗語匯41-51
- 1、親屬、社會稱謂類41-43
- 2、職業(yè)身份稱謂類43-49
- 3、綽號別名類49
- 4、品質(zhì)稱謂類49-51
- (五)風土人物及其他民俗語匯51-53
- 1、地理、人物類51-52
- 2、其他類52-53
- 第四章《金瓶梅》民俗語匯的特點及文化解讀53-62
- 一、《金瓶梅》民俗語匯的特點53-58
- (一)口語性53-54
- (二)地域性54-55
- (三)傳承性55-57
- (四)動態(tài)性57-58
- 二、《金瓶梅》文化解讀58-62
- (一)《金瓶梅》與明朝社會58-60
- (二)《金瓶梅》與民間信仰60-62
- 結(jié)語62-63
- 致謝63-64
- 參考文獻64-67
- 附錄一67-7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任連明;林源;;《金瓶梅》俗語中的佛教意識[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許超;;《金瓶梅》清河方言詮釋質(zhì)疑——與魏子云、王利器、黃霖諸先生商榷[J];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3 張玉萍;《金瓶梅》方言問題研究綜述[J];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04期
4 劉新春;;《金瓶梅詞話》方俗詞例釋[J];社會科學家;2007年04期
5 劉洪強;;“一丈青”含義試析[J];三明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6 沈慧云;;《金瓶梅》中俗語的連用[J];語文研究;1991年04期
7 李錦山;《金瓶梅詞話》中的江淮方言[J];棗莊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6期
8 葉濤;《金瓶梅》飲食習俗管窺[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9 李時人;;《金瓶梅》:中國十六世紀后期社會風俗史[J];文學遺產(chǎn);1987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安香;《金瓶梅》熟語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628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06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