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統(tǒng)論視角下賽珍珠《水滸傳》英譯本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5 23:42
本文關鍵詞:多元系統(tǒng)論視角下賽珍珠《水滸傳》英譯本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賽珍珠 多元系統(tǒng) 中國文化 翻譯策略
【摘要】: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是歷史上第一位同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的美國女作家,也是第一位以《中國小說》為題在諾貝爾的頒獎臺上做授獎演講的作家。她的一生充滿傳奇,復雜的人生經歷為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她自己也曾言幸而生在亂世。 賽珍珠自幼在中國長大,也在美國學習、生活多年,游弋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里。中西不同的文化生活帶給了她雙重的文化身份以及雙重的文化視角。賽珍珠是名多產的作家,她的作品基本是以中國的廣袤國土與鄉(xiāng)土文化為藍圖,她持續(xù)不斷地用英語發(fā)表作品來宣揚她的第二祖國——中國的文化、文學以及她所鐘愛的中國小說。 由于長年在中國生活、學習,賽珍珠精通漢語。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賽珍珠翻譯了我國古典小說名著《水滸傳》,被譽為“把《水滸傳》推向世界的第一人”!端疂G傳》譯本一經推出,便榮登美國暢銷排行榜,之后曾多次再版,成為了當時西方人認識了解中國的一個媒介。然而,她的翻譯也遭受到了不少來自中國國內的批評,認為其譯本存在“誤譯”。對賽珍珠是否“誤譯”的爭論,時至今日依然不絕。這些批評都嚴重的妨礙了對賽珍珠的客觀全面的認識和評價。 賽珍珠之所以選定《水滸傳》來進行譯介,以及采取何種翻譯策略是有多種原因的。本文并不著眼于具體的譯本分析,旨在接受賽譯本的客觀現(xiàn)實,并將譯者和譯本放在多元系統(tǒng)中進行考量。以譯者賽珍珠本人為中心,通過分析她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背景、社會背景、文壇狀況、個人傳記、贊助人情況等多元化的客觀描述、分析《水滸傳》賽珍珠譯本最終形成的多種原因,力求科學、細致、具有說服力。 本文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簡明介紹了研究現(xiàn)狀、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意義以及文章的結構。第二部分介紹了《水滸傳》及其英譯情況。第三部分介紹了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論框架:多元系統(tǒng)論。第四部分對賽譯《水滸傳》翻譯策略進行了多元探討。第五部分分析了賽譯《水滸傳》的多元形成原因。第六部分結語,總結了本文所做的研究發(fā)現(xiàn),論及本研究的不足及發(fā)展空間。 客觀上來看,賽珍珠的《水滸傳》英譯本促進了中西的文化交流,譯本的形成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關鍵詞】:賽珍珠 多元系統(tǒng) 中國文化 翻譯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H315.9;I0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1
- 1.1 研究現(xiàn)狀8-9
- 1.2 研究目標9-10
- 1.3 研究方法10
- 1.4 研究意義10
- 1.5 論文結構10-11
- 第二章《水滸傳》及其英譯情況11-17
- 2.1 《水滸傳》簡介11-13
- 2.2 《水滸傳》的英譯情況13-17
- 第三章 理論框架:多元系統(tǒng)翻譯理論17-23
- 3.1 多元系統(tǒng)論17-18
- 3.2 文學多元系統(tǒng)當中的翻譯文學18-19
- 3.3 多元系統(tǒng)翻譯理論在本文中的應用19-23
- 3.3.1 賽珍珠生平簡介19-21
- 3.3.2 《四海之內皆兄弟》簡介21
- 3.3.3 多元系統(tǒng)翻譯理論在本文中的可實施性21-23
- 第四章 賽譯《水滸傳》翻譯策略的多元探討23-28
- 4.1 歸化與異化翻譯策略23
- 4.2 賽珍珠的異化翻譯策略——以“太平詩”為例23-26
- 4.3 賽譯《水滸傳》書名翻譯探究26-28
- 第五章 賽譯《水滸傳》的多元形成原因28-36
- 5.1 賽譯《水滸傳》的譯作發(fā)起者28-33
- 5.1.1 中國文化及文學對賽珍珠的熏陶28-31
- 5.1.2 西方文化及文學對賽珍珠的熏陶31-33
- 5.2 賽譯《水滸傳》的譯語接受語境33-34
- 5.3 賽譯《水滸傳》的贊助人34-36
- 第六章 結語36-38
- 參考文獻38-40
-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40-41
- 作者簡歷41-42
- 致謝42-43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何朝燕;賽珍珠《水滸傳》翻譯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979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97951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