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漢詩英譯中的主語與人稱

發(fā)布時間:2017-09-24 21:42

  本文關鍵詞:漢詩英譯中的主語與人稱


  更多相關文章: 漢詩英譯 主語與人稱 靈活性與創(chuàng)造性


【摘要】:漢語詩歌的主語,呈隱性狀態(tài),英語詩歌的主語,呈顯性狀態(tài);漢語習慣人稱傾向,英語則偏愛物稱傾向;漢語詩歌中的人稱,是出世的,英語詩歌中的人稱,則是入世的;漢詩常為無我之境,英詩則常為有我之境。漢語詩歌與英語詩歌這諸多方面的差異,導致漢詩英譯中的主語與人稱方面的問題,并需要譯者靈活變通,甚至需要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保證漢詩之美的忠實傳遞。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
【關鍵詞】漢詩英譯 主語與人稱 靈活性與創(chuàng)造性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漢詩英譯美學研究”(項目編號:13FYY007)及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副文本的中國古典詩歌國外英譯新論研究”(項目編號:13BYY035)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1.引言易聞曉(2006:70)說:“盡管漢語造句具有迥異于西語的靈活性,但是漢語造句的這種靈活性在詩語句法上以其絕對的優(yōu)越性突出而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這取決于詩以情景為本的根本特性!庇捎跐h語和英語語言的不同,主語與人稱的問題,便成為漢詩英譯過程當中的凸顯而值得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保紅;論詩味的翻譯[J];外語教學;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亮;;新詩的自我救贖——試論20世紀20—40年代新詩在“民族化”和“全球化”方面的探求[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2 趙蓮云;;淺析“非非主義”詩歌流派[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3 郭海威;;流動的生命——馮至給穆旦的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4 郭雯;;漢魏六朝樂府三言句功能淺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5 范麗娟;;走向現(xiàn)代的五四浪漫主義詩學[J];北方論叢;2009年04期

6 敖小東;徐迎紅;;感性與智性的交融——穆旦詩歌的藝術特色賞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7 劉海洲;;《女神》中“大我”的雙重時代訴求[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8 張霆;;傳播學視域中的中國新詩的歷史演進[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蔡明明;;中國新詩的精神家園建構[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10 祁芳;;心靈的家園——戴望舒詩歌中的田園主題淺析[J];當代小說(下);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呂慧玉;;從釋意理論看2013年李克強總理記者招待會的口譯過程[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十四輯)[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天紅;中國現(xiàn)代新詩理論與外來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翼;中國現(xiàn)代散文詩的詩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光利;胡適詩學批判[D];浙江大學;2012年

4 羅朋;1930年代的中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與政治[D];蘭州大學;2006年

5 鄧曉成;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大眾化詩潮:1917-1949[D];蘇州大學;2006年

6 欒慧;中國現(xiàn)代新詩接受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李知;現(xiàn)代視域下的中國傳統(tǒng)味論[D];暨南大學;2008年

8 趙俊玲;《昭明文選》評點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胡蘇珍;跨語際實踐中的新詩“戲劇化”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10 唐愛霞;古代六言詩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園園;論戴望舒詩歌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接受[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麗雯;說海透珠——論吳興華的作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劉展;現(xiàn)代安徽詩人詩學批評[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鄭立峰;未竟的現(xiàn)代性訴求[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建朝;集體神話下的個人化詩歌寫作[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林霓;高中語文新詩教學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7 孫嘉琪;論卞之琳三十年代詩歌的“化古”[D];南京大學;2011年

8 李秋蕓;聞一多和諧詩學觀及其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尹春霞;論鄭敏早期詩歌的智性化特征[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忱;郭沫若“女神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軍;艾茲拉·龐德與中國詩[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88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著章;郭麗君;;似韻在漢詩英譯中的運用嘗試[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1年Z1期

2 張智中;;漢詩英譯:詩體乎?散體乎?[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13年02期

3 何冬明;古漢詩英譯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4 高憲禮;漢詩《回鄉(xiāng)偶業(yè)》的英譯[J];棗莊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5 卓振英;漢詩英譯方法比較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10期

6 譚旭東;現(xiàn)代漢詩英譯談[J];池州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7 譚榮璋;漢詩英譯的審美取向——淺議李白《早發(fā)白帝城》的六首譯詩[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10期

8 王芳;論漢詩英譯翻譯標準的價值取向[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王建平;漢詩英譯中不同人稱視角對意境的作用[J];社科縱橫;2002年01期

10 李正栓;忠實對等:漢詩英譯的一條重要原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智中;;重字與漢詩英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媛媛;漢詩英譯主客體的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志凌;論中西譯者漢詩英譯中詩藝關懷的生成與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08年

3 王靖怡;漢詩英譯的押韻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4 高雷;論漢詩英譯的目的性視角[D];廣西大學;2003年

5 王學功;雷克斯羅斯的漢詩英譯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帆;漢詩英譯的譯者意向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春霞;動態(tài)注意力視闕下的漢詩英譯的動態(tài)識解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8 石建海;漢詩英譯的難點及補償策略[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9 李娜;古漢詩英譯的跨文化視角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10 馮立波;從文本層次理論看漢詩英譯文本的翻譯批評問題[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9136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9136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317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