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材中譯文的史實性改動及其它問題——以《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
本文關鍵詞:語文教材中譯文的史實性改動及其它問題——以《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語文教材 外國作品 譯文 史實性 《地震中的父與子》
【摘要】:語文教材在選編外國作品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譯文與原文不符的現(xiàn)象。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為例,通過與其英文原文的對比,發(fā)現(xiàn)中文譯文因誤譯或改動而出現(xiàn)了與歷史事實不符、偏離原文主旨等問題。這些問題致使語文教材在史實性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并由此引發(fā)了讀者的質(zhì)疑。針對此種情況,教材編寫者應在選編課文時加強史實性意識,通過譯本甄別和原典考校的途徑來確保語文教材中譯文的史實性。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
【關鍵詞】: 語文教材 外國作品 譯文 史實性 《地震中的父與子》
【分類號】:H315.9;I046
【正文快照】: 語文教材選編外國文學作品,這是自“五四”白話文運動以來中國國語國文教育的一大傳統(tǒng);但遺憾的是,這些外國作品在編入語文教材時卻存在著因翻譯或譯文改動而帶來的諸多問題,如科普譯文缺乏科學性和客觀性、詩歌翻譯任意改變詩歌形式、譯文改動與歷史事實不符等。本文所關注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馬克·漢林;;地震中的父與子[J];全國新書目;2001年05期
2 柯本;;地震中的父與子[J];中國減災;2005年11期
3 馬克·漢林;;地震中的父與子[J];中國減災;2010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放;;一滴水珠反映出整個太陽——《列寧全集》第一卷中譯文學習札記[J];中國翻譯;1990年01期
2 高放;;“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五十種中譯文考校[J];科社研究;1984年01期
3 項嘯虎;;對《國際歌》歌詞中譯文的一點修改建議[J];浙江師大學報;1991年02期
4 高鴻志;讀孫中山《致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電》的中譯文[J];近代史研究;1993年04期
5 陳建生;英漢翻譯中譯文措詞六法則[J];婁底師專學報;1999年02期
6 李國慶;陳倩;;《圣誕歡歌》中譯文功能語篇分析初探[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7 甘麗萍;劉景霞;;《A Psalm of Life》及其中譯文的功能語言學評析[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8 張華容;;翻譯教學中譯文鑒賞之探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年11期
9 小石;;醫(yī)學新學科ICU[J];民主與科學;1990年05期
10 于瀟洋;;英漢互譯中譯文操控理論研究[J];海外英語;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九州出版社副總編輯 張海燾;翻譯出版 謹防“中翻中”[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黃仕梅;從譯者的主體性看朗費羅A Psalm of Life的三個中譯文[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韓丹丹;詩歌英譯過程中偏離現(xiàn)象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張克霞;《阿麗思漫游奇境記》之幽默言語的中譯文比較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4 劉秀玲;從《藍…》的中譯文看文化內(nèi)涵的傳遞[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胡熒;翻譯部分:Crown Jewel英譯漢 論述部分:由小說翻譯中譯文簡單化處理引發(fā)的思考[D];復旦大學;2011年
6 王丹;從操控理論的視角看《綠野仙蹤》的兩種中譯文[D];青島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596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85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