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恩格斯“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本文關鍵詞:論恩格斯“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更多相關文章: 恩格斯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亞化 現(xiàn)實主義
【摘要】:在長期以來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美學研究中,恩格斯所提出的"福斯泰夫式的背景"這一獨特的文藝美學范疇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一點與我們對待馬克思的"莎士比亞化"的態(tài)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人們會發(fā)現(xiàn)恩格斯所提出的這一理論范疇其重要意義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它典范性地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實踐中歷史觀點與美學觀點相統(tǒng)一;第二,它內在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劇理論以及現(xiàn)實主義文藝美學理論;第三,它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了西方莎士比亞研究的理論范式和方法論。
【作者單位】: 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
【關鍵詞】: 恩格斯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亞化 現(xiàn)實主義
【分類號】:I01
【正文快照】: 如同馬克思的“莎士比亞化”一樣,恩格斯的“福斯泰夫式的背景”〔1〕(P585)這一內涵豐富的文藝學、美學范疇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長期以來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美學研究中,恩格斯所提出的這一文藝學、美學范疇并沒有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這與人們對馬克思的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水文雯;;論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上帝母題[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2 吳來安;;英若誠莎劇《請君入甕》譯文賞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9期
3 郭曉霞;;莎士比亞劇作中的基督教婦女觀[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4 水文雯;;論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上帝母題[J];特立學刊;2012年01期
5 郭元波;唐爽;;探究莎士比亞悲劇人物的性格特征[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孫萍;;談莎士比亞歷史劇中的丑角群像[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2年06期
7 朱達;與莎士比亞“詩劇”相對應的中譯文——莎士比亞劇本英譯漢探討[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8 丁菲菲;;影視作品對經典的毀滅性解構——談1996版的《羅密歐+朱麗葉》[J];電影評介;2010年12期
9 莊浩然;閩籍近代學者與莎士比亞[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梁軍童;;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的人文主義思想比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云雁;朱生豪莎劇翻譯—影響與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張玲;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女性觀與性別意識[D];蘇州大學;2006年
3 李艷梅;莎士比亞歷史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威;莎士比亞戲劇漢譯定量分析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樹利;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張力[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周珊;《哈姆萊特》中的死亡意象與基督教觀念[D];蘇州大學;2011年
3 顏曉霞;哈爾王子的兩個世界:論《亨利四世》的雙重性[D];蘇州大學;2011年
4 張松林;莎士比亞戲劇惡魔人物論[D];河南大學;2006年
5 婁立國;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愛的主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翁e鹲,
本文編號:7898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78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