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當代中國藝術價值標準及評價體系
本文關鍵詞:建構當代中國藝術價值標準及評價體系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藝術創(chuàng)作 藝術價值觀 批評標準 儒家藝術思想 中國藝術批評
【摘要】:在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與品評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來了中國藝術批評的價值標準和評價體系,它們規(guī)范和推動了中國藝術的健康發(fā)展。毛澤東在總結中國歷史文化價值觀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新的文化觀和藝術批評的價值標準,對中國20世紀中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現(xiàn)代藝術思潮再次沖擊中國藝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價值觀念被解構,毛澤東的新文藝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被輕視或擱置。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各種社會文化思潮交融碰撞,各種創(chuàng)作方法、藝術觀念紛呈的狀況下,構建符合中國民族文化特點和時代潮流的藝術價值觀念,引導藝術批評的開展和促進藝術創(chuàng)作的健康發(fā)展,顯得尤為必要,這也是當前藝術理論建設與研究的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關鍵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藝術創(chuàng)作 藝術價值觀 批評標準 儒家藝術思想 中國藝術批評
【基金】: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
【分類號】:J124
【正文快照】: 中國藝術源遠流長,數(shù)千年來不斷發(fā)展,成為東方藝術的代表,東方文化的燦爛明珠。在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與品評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建立起中國藝術批評的價值標準和評價體系,它們規(guī)范和推動了中國藝術的健康發(fā)展。進入20世紀后,在西學東漸、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西方的藝術文化、哲學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凱;;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進程和理論成果[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黃延敏;;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論傳統(tǒng)文化與新文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余恕誠;20世紀中國詩學研究歷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4 羅本琦;;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觀芻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劉江;;“工農兵文藝”理論體系的建立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確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6 周家榮;劉小勤;;毛澤東的文藝觀[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黎麗萍;;毛澤東對無產(chǎn)階級的分析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2年02期
8 黃延敏;延安時期毛澤東論中共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必要性[J];濱州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9 楊昌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范式轉換略探[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10 黃金鵬;;王實味與延安魯迅風雜文[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剛;;“兩個口號”論爭與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趙曉光;;毛澤東文藝思想體系論綱[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3 尚延齡;尚纓;;關于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兩個重要觀點——讀《毛澤東文藝論集》新識[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4 韋志國;宋少凈;;不竭的時代精神——試論毛澤東文藝思想對建設先進文化的啟示[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5 秦忠翼;;論鄧小平對馬列文論的突破與發(fā)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6 王少青;;毛澤東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與實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李衍柱;;相反相成 推陳出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互動的基本規(guī)律[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8 宋建林;;馬克思主義藝術理論中國化的理論貢獻[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9 高浦棠;;從《講話》的修改看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的與時俱進[A];陜西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羅嗣亮;;毛澤東延安時期文藝普及思想的政治圖解[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義生;王蒙小說流變與當代政治文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箋;主流文化對20世紀以來中國油畫影響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3 鄧亞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人才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萬笑男;從女明星到人民演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宮正;新中國中醫(yī)方針政策的歷史考察[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6 楊全海;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羅四,
本文編號:6475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64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