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知識生成與中國文論的建構理路
本文關鍵詞:理論的知識生成與中國文論的建構理路
【摘要】:理論的知識生成既包括理論本身作為學術知識是如何生成的,又包括理論作為學術方式如何生成知識。理論本身作為學術知識是在跨越學科、語言與文化邊界的過程中得以生成的。理論生成知識的學術方式是興于文學、立于文化、成于后現(xiàn)代。在此語境中,中國文論的知識建構經(jīng)歷了從理論說漢語到漢語理論的知識生成理路。
【作者單位】: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理論 知識生成 中國文論
【基金】:西華師范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文藝影像傳播研究(CXTD2013-15)項目成果
【分類號】:I02
【正文快照】: Author:Yang Hongqi,Ph.D.,i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China),with research focus on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s.Email:okyanghongqi@163.com一、理論的學術之名1949年勒內(nèi)·韋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曉芒;讓哲學說漢語——從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譯說起[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年02期
2 余虹;再談中國古代文論與西方詩學的不可通約性[J];思想戰(zhàn)線;2005年05期
3 牛月明;;何謂“中國文論”?[J];文學評論;2008年04期
4 周憲;;文學理論、理論與后理論[J];文學評論;2008年05期
5 時勝勛;;中國文論在中國的發(fā)生與其當代意義[J];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05期
6 何衛(wèi)華;朱國華;;圖繪世界:弗雷德里克·詹姆遜教授訪談錄[J];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06期
7 瑞·埃斯特拉達;路程;;論羅蒂:回歸人之維度[J];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06期
8 陳曉明;;越界與轉向——2005年文學理論現(xiàn)狀評析[J];文藝爭鳴;2006年02期
9 胡曉明;中國文論的正名——近年中國文學理論研究的“去西方中心主義”思潮[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10 張法;現(xiàn)代漢語與中國美學史寫作[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閆聽;;反思文學理論:從“本質(zhì)訴求”到“反本質(zhì)主義”訴求[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閆聽;;反思“反本質(zhì)主義”:從文學理論到文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王萃萃;;求取真經(jīng)是西方文論中國化的關鍵一步[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高文強;;失語·轉換·正名——對古代文論十年轉換之路的回顧與追問[J];長江學術;2008年02期
5 郭云;;中國文論的現(xiàn)代轉化[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黃崇超;;大眾文化轉型背景下文學的“泛文化”轉向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劉文勇;;中國文論:“接著講”及其困境[J];當代文壇;2008年03期
8 馬睿;;延伸的理論版圖:視覺文化時代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J];當代文壇;2010年05期
9 顧祖釗;;中國文論四種前途的爭論——兼論“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轉換”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J];東方叢刊;2007年01期
10 王懷平;;中國古代文論和西方詩學不可通約嗎?——與余虹先生商榷[J];東方叢刊;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高文強;;失語·轉換·正名——對古代文論十年轉換之路的回顧與追問[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2 牛月明;;試論“中國文論”的區(qū)別性[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3 柴焰;;“后理論時代”:命名誤用與歧義[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偉;羅蒂與關系主義文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幸潔;性別表演—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跨界理論與實踐[D];浙江大學;2012年
4 黃映愷;20世紀書法美學的建構與反思[D];浙江大學;2007年
5 黃崇超;從與文化、藝術關系的演進看中國文學理論建構[D];山東大學;2010年
6 徐志強;喬納森·卡勒的文學理論范式研究[D];揚州大學;2013年
7 王永收;中觀視閾下的形式本體與認知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8 蔣繼華;論生產(chǎn)性批評[D];揚州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武斌;后結構主義之后的作者理論[D];南京大學;2011年
2 苗吉友;后理論:理論的反思與出路[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羅全;論伊格爾頓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D];新疆大學;2011年
4 李曉;越界—翻譯文本間交流的途徑[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5 于曉川;《西游記》中的身體呈現(xiàn)及其美學意義[D];西北民族大學;2007年
6 馮慶;約翰·塞爾與文學理論[D];南京大學;2013年
7 陳廣春;走向“后現(xiàn)代空間詩學”[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8 姜深潔;“政治無意識”視野中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D];蘇州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慶炳;文藝學創(chuàng)新:以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傳統(tǒng)為起點[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曹順慶,吳興明;中國傳統(tǒng)詩學的“異質(zhì)性”概說[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J·希利斯·米勒,國榮;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xù)存在嗎?[J];文學評論;2001年01期
4 古風;從關鍵詞看我國現(xiàn)代文論的發(fā)展[J];文學評論;2001年05期
5 陳伯海;;從古代文論到中國文論——21世紀古文論研究的斷想[J];文學遺產(chǎn);2006年01期
6 胡曉明;重建中國文學的思想世界如何可能——以新儒家詩學一個案為中心的討論[J];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06期
7 陳引馳,高姍;“文學性”與文學文化[J];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06期
8 胡曉明;中國文論的正名——近年中國文學理論研究的“去西方中心主義”思潮[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牛月明;對“文學”作為學科能指的反思[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孟登迎;中國文學教育制度的現(xiàn)代轉變及其難題——以清末民初“文學科”設立為中心[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建輝;中國文論語境中的“反映”概念研究[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年04期
2 支宇;中國文論的文化探源——《中國文化與中國文論》讀后[J];中華文化論壇;2002年02期
3 曹順慶;《價值理性與中國文論》序[J];當代文壇;2005年02期
4 李建中;;中國文論:說什么與怎么說[J];長江學術;2006年01期
5 項念東;;近年“中國文論”研究的兩個思慮方向與文論教學[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馬新廣;;中國文論對范疇界說的描述性——從范疇“氣”、“風骨”入手探討文化思想基礎[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吳中勝;;中國文論精神與天地相往來[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年07期
8 牛月明;;何謂“中國文論”?[J];文學評論;2008年04期
9 劉茂華;;中國文論“中國化”的遮蔽性——對中國文論現(xiàn)代轉型的一種批判[J];理論與創(chuàng)作;2009年03期
10 曹順慶;邱明豐;;中國文論的西化歷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古風;;中國文論“走出去”的歷史與現(xiàn)狀[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2 余杰;;從域外漢學看中國文論“走出去”的基本路徑[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3 葛輝;;中國文論輸出的障礙和對策[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4 牛月明;;試論“中國文論”的區(qū)別性[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5 古風;;中國文論“走出去”的歷史與現(xiàn)狀[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張萬敏;;中國文論對外翻譯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7 周平遠;;從文藝社會學看中國文論30年[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8 周平遠;徐春;;從文藝社會學看中國文論三十年[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9 代迅;;百年回眸:世界文論格局中的中國文論抉擇[A];東方叢刊(2000年第3輯 總第三十三輯)[C];2000年
10 古風;;中國文論“走出去”的若干問題專題探討[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華初 王廣;回歸本體闡釋 重建中國文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2 記者 耿雪;探索融匯中西的中國文論新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尹蓉;哈佛教授的《中國文論》[N];解放日報;2003年
4 記者胡言午;中西交流共促文論互補[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5 李小貝;新世紀十年文論掃描[N];文藝報;2011年
6 樂黛云;《中國文論:英譯和評論》中西文論互動的新視野[N];中華讀書報;2002年
7 胡曉明 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后五四時代”的中國文論:閱讀、修行與境界[N];文匯報;2014年
8 趙崇璧;“新世紀文藝學的發(fā)展走向”學術研討會綜述[N];文藝報;2006年
9 北京語言大學 高旭東;說自己的話[N];社會科學報;2004年
10 丁國旗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全球交往”中我國文論的生存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夫生;現(xiàn)代中國文論中的馬克思主義話語(1919~1949)[D];四川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銳;當代中國文論建設的得與失[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2 倪書華;中國文論文本的跨文化闡釋[D];汕頭大學;2005年
3 黎亮;西方視野下的中國文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肖紅柳;《文藝理論研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541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55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