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新民歌運動”的文化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4-12-10 01:07
1958“新民歌運動”的發(fā)生不僅是受新中國在物質現(xiàn)代化追求過程中激進主義思想及實踐的影響,更是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政治意識形態(tài)左右的必然,還是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領域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對文藝大眾化追求的畸形努力的結果,在全民族集體狂歡的過程中,更蘊含著深層次的社會政治文化心理。絕大多數(shù)“新民歌運動”的話語文本在今天看來近乎于荒唐可笑,但是作為文學話語、政治話語、歷史話語的文本的真正內涵是什么,我們是不能一笑了之的。作為文學話語它更多地表現(xiàn)為意象創(chuàng)造的政治化、情感把握的概念化和理想抒寫的情緒化;作為政治話語它的語言能指是政治宣傳話語的形象化、民間意識形態(tài)的主流化和社會生活的政治節(jié)日化;作為歷史話語它表現(xiàn)出真實性的悲劇悖論,文本間性的荒誕互動和一個民族在經(jīng)歷了百年多屈辱后對現(xiàn)代性訴求的虛假想象。在這些表層的不同指向背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為民間文學的重要形式之一的民歌的本質在新民歌的廣泛實踐中被完全消解,文學創(chuàng)造中知識分子的話語權力被徹底顛覆,文學審美性被政治意識形態(tài)所遮蔽,而所有這一切都源自于文學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關系的定位的失衡。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新民歌運動”發(fā)生的歷史文化動因
(一) 物質生產(chǎn)現(xiàn)代性訴求中的激進主義動因
(二) 精神生產(chǎn)建構中的政治文化動因
(三) 文學的民間大眾化努力動因
二、“新民歌運動”的話語內涵
(一) 作為文學話語的“新民歌運動”
(二) 作為政治話語的“新民歌運動”
(三) 作為歷史話語的“新民歌運動”
三、“新民歌運動”的文化結局
(一) 民歌話語的消解
(二) 文學話語權力的顛覆
(三) 文學審美性的遮蔽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4015361
【文章頁數(shù)】:4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新民歌運動”發(fā)生的歷史文化動因
(一) 物質生產(chǎn)現(xiàn)代性訴求中的激進主義動因
(二) 精神生產(chǎn)建構中的政治文化動因
(三) 文學的民間大眾化努力動因
二、“新民歌運動”的話語內涵
(一) 作為文學話語的“新民歌運動”
(二) 作為政治話語的“新民歌運動”
(三) 作為歷史話語的“新民歌運動”
三、“新民歌運動”的文化結局
(一) 民歌話語的消解
(二) 文學話語權力的顛覆
(三) 文學審美性的遮蔽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本文編號:40153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401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