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學視域的“言意之辨”
發(fā)布時間:2024-04-02 04:29
“言意之辨”是中國古代廣義文論中的一個重要命題,也是一個哲學命題,還可以看作一個語言學命題。本文從當代文藝學的視域來探討這一古代文論問題,在梳理其發(fā)展流變的基礎上,具體辨析文學活動中“言”和“意”的關系。指出中國古代文論中對“言”“意”關系的看法大致經(jīng)歷三個階段:文學自覺之前,以“意”為本,追求“言盡意”;文學自覺后,雖然繼續(xù)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為主,言為輔”,但開始重視文學中“言不盡意”的情形,并逐漸意識到了文學活動中那些“言外之意”是文學本質(zhì)特性所在,開始利用“言不盡意”制造一定的文本空白,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境界。我們認為,對于“言盡意”還是“言不盡意”的兩種觀點,應首先對“意”進行具體區(qū)分,不同類型的思想情感內(nèi)容對語言和文章有不同要求;而文學語言的多義性、含混性是與文學以情緒、感覺、意欲、體悟為特殊內(nèi)容相聯(lián)系的。但是文學也有一般性的內(nèi)容,因此不能夠一味追求語言的含混與多義,不能一味追求思想情感蘊含的模糊性。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關于"言意之辨"的兩種觀點
1.1 "言不盡意"的兩種情形
1.1.1 "意"的無限性造成的"言不盡意"
1.1.2 特殊"意"的"言不盡意"
1.2 "言盡意"的具體情形
1.2.1 形而下層面里的"言可盡意"
1.2.2 名實相符的"言盡意"論
第2章 文學自覺過程中的言意關系
2.1 文學自覺之前以"意"為本的、"言盡意"觀
2.2 文學自覺后的"意為主,言為輔"的"言盡意"觀
2.2.1 范曄首提文學創(chuàng)作的"以意為主,以文傳意"
2.2.2 唐宋時期對"言盡意"觀的新開拓
2.2.3 明清"文章以意為主":文論中"言盡意"觀的繁榮
2.3 "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文學審美境界
2.3.1 魏晉南北朝開創(chuàng)對"言有盡而意無窮"審美境界的追求
2.3.2 唐宋對追求作品的"味外之旨""韻外之致"的繼續(xù)
2.3.3 明清"神韻說"對文學作品"意在言外"的追求
2.3.4 王國維"境界說"對文學審美鑒賞的開拓
第3章 從當下文學活動看"言""意"的關系
3.1 不同"意"下的言意關系
3.1.1 "言"可盡的文學之"意"
3.1.2 "言"不可盡的文學之"意"
3.2 語言形式與言意關系
3.2.1 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
3.2.2 文學語言的多義性和含混性造成"言不盡意"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45819
【文章頁數(shù)】:5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關于"言意之辨"的兩種觀點
1.1 "言不盡意"的兩種情形
1.1.1 "意"的無限性造成的"言不盡意"
1.1.2 特殊"意"的"言不盡意"
1.2 "言盡意"的具體情形
1.2.1 形而下層面里的"言可盡意"
1.2.2 名實相符的"言盡意"論
第2章 文學自覺過程中的言意關系
2.1 文學自覺之前以"意"為本的、"言盡意"觀
2.2 文學自覺后的"意為主,言為輔"的"言盡意"觀
2.2.1 范曄首提文學創(chuàng)作的"以意為主,以文傳意"
2.2.2 唐宋時期對"言盡意"觀的新開拓
2.2.3 明清"文章以意為主":文論中"言盡意"觀的繁榮
2.3 "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文學審美境界
2.3.1 魏晉南北朝開創(chuàng)對"言有盡而意無窮"審美境界的追求
2.3.2 唐宋對追求作品的"味外之旨""韻外之致"的繼續(xù)
2.3.3 明清"神韻說"對文學作品"意在言外"的追求
2.3.4 王國維"境界說"對文學審美鑒賞的開拓
第3章 從當下文學活動看"言""意"的關系
3.1 不同"意"下的言意關系
3.1.1 "言"可盡的文學之"意"
3.1.2 "言"不可盡的文學之"意"
3.2 語言形式與言意關系
3.2.1 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
3.2.2 文學語言的多義性和含混性造成"言不盡意"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945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94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