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建安七子的文學地位
發(fā)布時間:2024-02-22 16:23
建安七子是建安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家,他們與三曹、鄴下諸子共同開創(chuàng)了建安文壇的繁盛局面。我們認為建安七子的文學地位主要體現在他們對建安時代文學自覺所起的推動作用上,而這一推動具體體現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尤其是詩歌)。另外,他們在“漢音”至“魏響”的過渡階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這一過渡形態(tài)主要表現在詩歌作為語言藝術獨立于音樂之外,并將辭采藝術作為追求的目標。通過音樂文學向語言文學的過渡,詩歌走上了自覺的道路。本論文試分為三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對建安七子研究情況作了述評。對于建安七子的研究長期以來顯得較為單薄,但近二十年來有了顯著進展,主要體現在七子文集的重新整理以及七子研究的論文與論著的大量涌現。但七子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這些不足同時成為本文研究的邏輯起點。 第二章扼要闡述建安七子的生卒年、所處時代及其思想。雖然對七子生平、思想研究已較為充分,但這仍是進行七子研究時不可回避的問題,對其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解讀七子的作品。本章概括寫出七人的職務、思想及大致行事,對阮瑀、應玚的《文質論》加以分析比較。對七子生卒年的探討并非是本文主題,但對他們的生卒年進行爬梳是有必要的。七人中除孔融、徐...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建安七子研究概況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
第二節(jié) 研究成果與不足
一、七子文本的整理與箋注
二、有關七子的論文與論著
三、研究中的不足
第二章 建安七子的生卒年、所處時代及其思想特色
第一節(jié) 七子生卒年爬梳
一、孔融(153-208)
二、徐干(170-217)
三、王粲(177-217)
四、陳琳(157 前后-217)
五、阮瑀(170?-212)
六、應瑒(185 前后?-217)
七、劉楨(185 前后?-217)
第二節(jié) 七子所處時代及其思想特色
一、政治腐敗、社會動蕩
二、儒學式微、玄學抬頭
三、七子思想的個案分析——阮瑀、應瑒《文質論》
第三章 建安七子與文學自覺
第一節(jié) 關于文學自覺起始的討論
一、統治者對文人價值的尊重與文人自我意識的覺醒
二、對文學風格重要特征的認識
三、作家隊伍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建安七子與“漢音”、“魏響”
一、七子對前人的繼承
二、詩歌題目的新創(chuàng)與辭賦題材的開拓
三、注重個人情懷的抒發(fā)
四、注重作品文采的展示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906940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建安七子研究概況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
第二節(jié) 研究成果與不足
一、七子文本的整理與箋注
二、有關七子的論文與論著
三、研究中的不足
第二章 建安七子的生卒年、所處時代及其思想特色
第一節(jié) 七子生卒年爬梳
一、孔融(153-208)
二、徐干(170-217)
三、王粲(177-217)
四、陳琳(157 前后-217)
五、阮瑀(170?-212)
六、應瑒(185 前后?-217)
七、劉楨(185 前后?-217)
第二節(jié) 七子所處時代及其思想特色
一、政治腐敗、社會動蕩
二、儒學式微、玄學抬頭
三、七子思想的個案分析——阮瑀、應瑒《文質論》
第三章 建安七子與文學自覺
第一節(jié) 關于文學自覺起始的討論
一、統治者對文人價值的尊重與文人自我意識的覺醒
二、對文學風格重要特征的認識
三、作家隊伍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建安七子與“漢音”、“魏響”
一、七子對前人的繼承
二、詩歌題目的新創(chuàng)與辭賦題材的開拓
三、注重個人情懷的抒發(fā)
四、注重作品文采的展示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9069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90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