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盡意論
發(fā)布時間:2023-02-15 17:59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因此語言問題就是文學的根本問題。中國古典文藝理論對此問題的探討集中體現(xiàn)在“言不盡意”論中。這一理論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僅僅是有關語言的一個命題,它實際上是包括“詩言志”、“詩緣情”、“立象以盡意”、“得意忘象”等一系列的中國古典詩學理論在內(nèi)的理論體系。“言不盡意”論直接影響到國古典詩歌含蓄雋永、意境深遠的藝術特征的形成。本文從“言不盡意論的提出及發(fā)展過程”,“言不盡意意識產(chǎn)生的根源”,“志和情——詩歌語言所不能盡之意”,“立象以盡意——言不盡意對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得意忘象——言不盡意對中國古典詩歌鑒賞的影響”五個方面對“言不盡意論”進行闡釋。 一、言不盡意論的提出及發(fā)展過程 “言不盡意”是一個哲學命題。它反映的是存在和人們的表述方式之間的矛盾!把圆槐M意論”經(jīng)由老莊發(fā)展到魏晉的王弼已是哲學領域中的重要命題。魏晉時期也是“言不盡意論”在文學領域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時期。自陸機、劉勰、鐘嶸之后,劉禹錫、皎然、司空圖、嚴羽直至清代王士禎都不斷地對“言不盡意論”進行闡釋和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了一系列獨具詩味的詩學理論。 二、言不盡意意識產(chǎn)生的根源 這一觀念的產(chǎn)生根源于中華民族輕鬼...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 論
一、 “言不盡意”的提出及發(fā)展過程
二、 “言不盡意”產(chǎn)生的根源
(一)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自然觀的影響
(二) 樂文化對“言不盡意”觀產(chǎn)生的影響
三、 “志”和“情”--詩歌語言所不能盡之“意”
(一) 詩言志--人對自身認識的詩意表達
1 志:哲學思想和社會理想
2 志豐富的內(nèi)涵:仁和道
(二) 詩緣情--個體生命的沖動
四、 立象以盡意--“言不盡意”對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 語言之象
1 文字之象
2 語音之象
(二) 無形之象--養(yǎng)氣澄懷
(三) 有形之象--物象、興象、意象
五、 得意忘象--“言不盡意”對中國古典詩歌鑒賞理論的影響
(一) 超理性把握--悟
(二) 感官知覺體驗--味
結 語
參考書目
本文編號:3743564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 論
一、 “言不盡意”的提出及發(fā)展過程
二、 “言不盡意”產(chǎn)生的根源
(一)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自然觀的影響
(二) 樂文化對“言不盡意”觀產(chǎn)生的影響
三、 “志”和“情”--詩歌語言所不能盡之“意”
(一) 詩言志--人對自身認識的詩意表達
1 志:哲學思想和社會理想
2 志豐富的內(nèi)涵:仁和道
(二) 詩緣情--個體生命的沖動
四、 立象以盡意--“言不盡意”對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一) 語言之象
1 文字之象
2 語音之象
(二) 無形之象--養(yǎng)氣澄懷
(三) 有形之象--物象、興象、意象
五、 得意忘象--“言不盡意”對中國古典詩歌鑒賞理論的影響
(一) 超理性把握--悟
(二) 感官知覺體驗--味
結 語
參考書目
本文編號:3743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74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