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從先秦諸子看先民的精神世界

發(fā)布時間:2022-08-04 10:03
  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的歷史積淀,其內(nèi)涵廣博而深邃,而欲探尋其根源則須要追溯到先秦時代。發(fā)端于先秦的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直至今日仍然貫穿于中國人的生活中,而今天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及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民族群體性格之中無不保留了古代先民的影子。這些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得以不斷傳承,如同祖先留給我們的遺傳基因,雖然稍有變異,但大多如同黑發(fā)黃膚,亙古不變。本文通過對先秦諸子思想的分析歸納,試圖從幾個方面粗略展現(xiàn)中國先民精神世界的概貌,以期探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之根源。本文主要從認知方式、價值觀念、處世態(tài)度及民族群體性格三個方面對先民的精神世界進行解析,并分別歸納其特點和對后世的影響。在從每個方面展開論述時,又以先秦諸子中較具影響力者為入手點,剖析其思想中的相關特質(zhì),最后歸納異同,闡述其思想反映出的先民精神世界的特征。第一章,概括先民價值觀念的內(nèi)涵和特點,從義利觀、群己觀、天命鬼神觀三個方面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特點進行分析闡述。在義利觀上,先秦儒家主張重義輕利、先義后利;墨子提倡義利合一的功利主義;老子提倡全生葆真的隱蔽功利主義;莊子主張義利皆舍的逍遙避世;韓非子主張棄絕仁義的功...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意義
    二、學術史綜述
    三、論文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同中有異的價值觀
    一、義利觀
        (一) 儒家先義后利的思想
        (二) 道家棄義賤利的思想
        (三) 墨家義利合一的思想
        (四) 法家韓非的功利主義思想
    二、天命觀
        (一) 儒家現(xiàn)實理性的天人觀
        (二) 道家自然無為的天人觀
        (三) 墨家“天志”“明鬼”的宗教觀
    三、群己觀
        (一) 儒家的集體主義思想
        (二) 墨家的利他主義思想
        (三) 道家的利己貴生思想
        (四) 法家的專制集權思想
第二章 一致百慮的認知方式
    一、儒家直覺感性的思維模式
        (一) 感性認識
        (二) 整體把握
        (三) 直觀經(jīng)驗
    二、道家的直覺體悟與辯證思維
        (一) 老子思想的直覺性與逆向性
        (二) 莊子思想的意會性與辯證性
    三、墨家的現(xiàn)實主義經(jīng)驗思維
    四、陰陽五行家的象數(shù)類比思維
第三章 內(nèi)方外圓的處世態(tài)度和剛?cè)嵯酀拿褡逍愿?br>    一、先秦儒家
        (一) 孔子的正直與圓融
        (二) 孟子的剛正與變通
        (三) 荀子的修身正己和持道知變
    二、先秦道家
        (一) 老子的處世之道
        (二) 莊子的人生志趣
    三、先秦墨家
        (一) 現(xiàn)實救世的實用主義精神
        (二) 勇敢頑強的無私無畏精神
結(jié)論
    一、先民價值觀念的特點
    二、先民認知方式的特點
    三、先民的群體性格特征
參考文獻
后記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循環(huán)論與直線論、法先王與法后王:先秦歷史哲學研究[J]. 魏義霞.  江海學刊. 2007(03)
[2]孔子德育觀價值取向新探[J]. 王光輝.  云南社會科學. 2007(03)
[3]孔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啟示[J]. 蔣國保.  齊魯學刊. 2007(03)
[4]論孔子的道德教化觀[J]. 張國強.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3)
[5]中國學術史上雜家涵義之演變[J]. 潘俊杰.  理論導刊. 2007(05)
[6]韓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綱要——共識視域中政治價值與政治措施的有機融合[J]. 宋洪兵.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2)
[7]中國古代立法文化精神溯源——關于先秦諸子立法理論的初步研究[J]. 史廣全.  孔子研究. 2007(01)
[8]從先秦時期看中國古代邏輯的特色[J]. 王婉玲.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6(07)
[9]墨子“兼愛”倫理觀研究[J]. 李冬梅.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4)
[10]從先秦歷史觀念的變化看中國古代人類精神的覺醒[J]. 晁福林.  河北學刊. 2006(03)



本文編號:366933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66933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a3d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